雾霾敲响能源消费警钟 总量控制倒逼发展转型【3】--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雾霾敲响能源消费警钟 总量控制倒逼发展转型【3】

2013年02月01日14:31    来源:半月谈    手机看新闻

  清洁能源助力“拨霾见日”

  周嵘认为,减少煤炭消耗的根本办法就是找到新的能源替代。从长远看,发展风能、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是解决我国能源供给、推动节能减排的必然举措。

  从日前结束的能源工作会议来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也将成为未来我国能源工作的重点。能源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发展水电,协调发展风电,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全年新增水电装机2100万千瓦、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目标是2012年的2.5倍。

  除了光伏和风电,加大天然气和核电的开发力度也是可行性较高的选择。

  数据显示,我国页岩气资源类型多、分布相对集中,可采资源潜力为25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与我国陆域常规天然气相当,与美国的24万亿立方米相近。

  申银万国行业分析师余文俊认为,我国页岩气的储量要大大超过美国。当前必须尽快完善页岩气开采开发的技术,降低页岩气开发的成本、解决开发中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时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

  尽管之前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导致全球“谈核色变”,核电的开发利用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也应当稳步推进。与法国等国核电利用占70%以上相比,我国核电开发仍显滞后。作为一种相对清洁、成本相对低廉的能源,我们应当稳步推进其开发利用。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呼吁,国家应尽快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案,明确“十二五”期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并确保其中提出明确的区域煤炭控制目标,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污染物增长。

  西方之鉴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时期也曾出现“雾霾”天气。因此,他们对于治理环境污染也有相对成熟的措施可供参考。

  美国环保署在1997年7月率先提出将PM2.5作为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2006年对标准进行了完善――实现对全国环境空气质量24小时监测,并在政府官网上公布当天PM2.5监控结果和次日的预报数据。民众还可以下载手机应用,随时查询自己所在地的空气总体状况(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状况、PM2.5值和臭氧监测数据等。

  日本环境省设有大气污染物质广域监视系统,对包括PM2.5在内的各种大气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将相关数据汇总分析通过网站24小时发布。日本2012年2月24日首次公布了PM2.5标准设定之后日本全国的测定结果(2010年度)。该结果显示,在日本全国46个测量局中有34个测量局的PM2.5年平均浓度超过环境省制定的标准。

  欧盟委员会曾于2008年4月颁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指令》。以PM2.5为例,该指令规定到2020年,欧盟各成员国须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降低20%。从2010年起年均浓度目标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从2015年起在欧盟各国强制执行。(半月谈网/记者 韩莹 朱诸)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倒逼节能市场启动

  专家指出,能源消费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并落实为各地方政府责任,这一点将有望推动各地将节能责任落到实处,而作为能源消耗最大户的工业领域将可能成为首要阵地。这也意味着,近年来已全面开启的工业节能市场将有望再添扩容动力,而相关的合同能源管理(EMC)公司无疑将集中受益。

  政策加码工业节能入快轨

  根据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初步核算比上年下降3.6%,这是“十二五”开局以来首次完成年度节能预期目标。

  尽管如此,目前国内节能形势并不容乐观。一个最直接的体现是,根据《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这意味着到2012年年底单位国内生产能耗应下降6.4%。此外,2012年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各行业能源消费量普遍降低,能耗达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偶然性。

  业内一直普遍期待,通过对能源消费实施总量控制,将有望从顶层设计上对未来全国能耗下降设立起长效机制。30日的常务会议就提出,把总量控制目标科学分解到各地区,地方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工作负总责。强化企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责任。

  业内分析指出,目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消费量指标的逐级分解上,此次会议后,各地总量指标有望加速落实,进而转化为各行业及相关企业具体的全年用电量及煤炭消费量等具体指标上。

  而硬币的另一面则是为节能行业催生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工业节能市场。据了解,工业能耗占据全国单位GDP总能耗的70%份额,而根据《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工业领域将实现6.7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4亿吨标煤,如果要达到2015年40亿吨标煤的目标,则意味着“十二五”期间要实现6亿吨的节能量。从数字对比上来看,如果仅工业领域节能目标实现,就可覆盖全国“十二五”的节能目标。

  根据《规划》,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9大重点行业将成为“十二五”工业节能重点,而各行业节能改造的重点在于工业窑炉升级、余热余压利用和电机系统改造等三大领域。《规划》拟定的“十二五”工业节能市场投资规模为60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可期。

  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化扩张

  工业节能市场的打开,也带动了众多专注为工业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公司的崛起。事实上,节能服务产业近年来已在国内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专委会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节能服务业总产值达1250亿元,近3年年均增速超过30%。到2012年,这一产值规模超过1650亿元。

  截至2011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企业数量近3900家,其中不乏双良节能、天壕节能动力源等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大部分以合同能源管理(EMC)作为盈利模式,主要业务领域均集中于工业节能市场。据了解,3900家企业中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1472家,比2010年增加88.23%。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广合同能源管理以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步伐。自2010年起,国家财政每年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以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宏观经济下行,诸多工业企业因经营压力而放松了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众多节能服务公司订单均受到一定影响。但随着能源消费总量目标的明确提出,以及相关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将随之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确保节能服务市场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主营业务的节能服务公司业绩将有望获得长期保证。(中国证券报,记者 郭力方)

(责任编辑:罗知之、刘阳)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