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谎鉴定能否拨开百万欠款迷雾--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测谎鉴定能否拨开百万欠款迷雾

2013年02月08日08: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尽管测谎结论在我国尚未归属于法定直接证据,但根据现有的证据规则,并不影响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将测谎结论作为辅助参考。也正因此,杭州的王立仁把找回457万元欠款的希望寄托在向法院提出的测谎请求上。

  欠款罗生门

  王的案件缘于熟识好友的起诉还钱。2012年1月,在杭州从事园林绿化工程的王立仁意外地收到一份来自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的传票。其熟识的朋友叶某将他告上了法院,讨要欠款457万元。

  原来,多年来因工程建设需要,王立仁时常找民间放贷人借款以周转资金,也由此与叶某等人有着长期的经济往来。在王立仁眼里,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所以此次当了被告,令他深感诧异。更让他想不通的是,王立仁说,所涉及到的相关款项早已结清。

  叶某此番据以提起诉讼请求的一份关键证据,是王立仁于2009年4月28日签字确认的一纸《借款合同》。

  王立仁承认,这份借款合同确实订立过,“作用仅为对方做账需要,并不是有过真实的借款”。王立仁记得,在这份合同订立之前,他陆陆续续向叶某、吴某等人借款并相继予以还清。2009年4月28日,对方提出“要做账”,但借条太多,所以建议他写一张总的凭证。“于是,收回了之前全部的15张借条,同时出具了一份总额为457万元的借款合同和收据”。

  在之后超过两年半的时间里,王立仁说,他和叶某之间相安无事,叶某从未提起他有这笔欠款。

  如今,明明早已结清的457万元款项,叶某却起诉追讨,王立仁自是感到十分的愤怒:“等于要我还两遍”。但让王疑惑的是,由于欠款已经还清,对方早将借款合同归还,现在又是凭着什么提起诉讼呢?事后,他翻出自己收回的借款合同,方才发现,竟是一张复印件。而对方据以起诉的那份合同,后经认定确属原件。

  “将复印件当原件还给我,看来是早有预谋的。”虽然几经沟通交涉,但叶某依然坚持存在这笔欠款。王立仁说,由于对方持有原件,在接下去的诉讼中,他的处境当然不利。

  法庭上,叶某对于王立仁的说法均予以否认。他认为王无法证明其已经还款的事实,本案的借款合同原件也不应当由王持有。法院审理后也认为,由于叶某持有的借款合同与收条是原件,且王立仁无法证明相关汇款为还款,故其抗辩意见不能成立。

  2012年9月7日,上城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王立仁归还457万元欠款并赔偿44万余元违约金。

  王立仁不服判决,上诉至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提出了对双方测谎的申请。他认为,一审判决的惟一依据,是留在叶某手中的一份借款合同,直到二审,叶某也未能提供双方借款往来的详细原始记录,借款合同在案中只是一份孤证,证明力单薄,据此判决十分牵强。而测谎作为一种高准确率的科学心理测试,可以得出可信度极高的结论,从而有利于查清事实真相。

  但是对于测谎请求,杭州中院予以否决。该院认为,双方当事人在本案一二审中对案件情况已作多次陈述,并有案外人陈述及相关书证,对双方当事人无测谎必要,故对王立仁提出的测谎申请不予准许。与此同时,该院认为,二审查明的事实与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一致。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