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崛起“黄金水稻带”--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财经频道滚动新闻

黑土地上崛起“黄金水稻带”

2013年03月08日18:0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长春3月8日电(记者齐海山)“早育苗、早插秧、早收获、早受益”,这在吉林省永吉县万昌、岔路河镇的水田区已成为农民种粮的“三字经”。“大家都喜欢吃新米、早尝鲜,所以咱们就要早点育苗、整地、插秧。这里的大米可是远近闻名的好米。”岔路河镇恒成号村58岁的农民王德成说。

  吉林省梅河口市以及永吉县万昌、岔路河镇等地都是国家绿色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吉林省优质水稻主产区之一,“好米”的名声已经蜚声内外。据介绍,世界公认的黄金水稻带位于北纬40-45度,吉林省正处于这个区域。

  东北大米由于品质高、口感好、营养价值充分,畅销国内。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赵国臣说:“吉林省现有水田面积1200多万亩,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5%,每年稻谷总产量近60亿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25%左右。”目前吉林省各稻区优质水稻品种种植面积已占80%以上。

  “吉林省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在水稻生育期内,日照时间达13~16小时/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再加上土壤肥沃、水源充沛、灌溉便利,为优质米生产提供了水源保证。”赵国臣说。吉林省已经开展专业化品种种植,选定优质品种,品种要好种、好吃、好卖,不盲目追求高产,水稻已经成为吉林省第二大粮食作物。

  吉林省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副处长赵然说,吉林省每年都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永吉、德惠、梅河口等12个水稻主产县进行稻谷、新米检测,确保稻米质量安全能够得到保障,让消费者放心食用吉林大米。“黄金水稻带要生产出优质稻米,确保大米质量至关重要。吉林省稻米基地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生产以及各种专项监测,将为黄金水稻带的振兴注入活力。”

  从“黄金玉米带”再到“黄金水稻带”的崛起,表明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粮食生产玉米“单打一”的状况得到改善,为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东北粳稻逐渐走俏市场,南方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吃东北粳稻的消费习惯,北粮南运的大格局在未来仍然是大势所趋,这为黄金水稻带的崛起与发展带来了强大动力。”吉林省粮食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笑然说。

(来源:新华网)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