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书店重张唤醒名家记忆
说起生活书店,老一辈人还略有印象,年轻一代却不甚知晓。从1932年邹韬奋于上海创立,到1948年并入三联书店,再到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恢复成立,65载过后,这一曾经辉煌的出版老字号重张开业。
目前,生活书店在进一步组建中,重新开张的“生活书店”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出版范围为人文社会科学著作、文学艺术作品、大众文化读物和实用生活知识类图书。未来读者将在全国的书店中看到三联旗下生活书店出品的生活类书籍。
生活书店重张唤起了很多老一代知识分子的记忆。108岁高龄的周有光先生发来贺电说,我和邹韬奋先生是圣约翰大学的先后同学,他主持的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在一代进步青年中产生了深刻影响。现在听说生活书店即将恢复出版业务,我想故人如有知一定是很高兴的。
99岁的作家马识途说:“我和生活书店的结缘要追溯到1933年在上海上学时,那时由邹韬奋主编的16开本的生活周刊是我一直订阅并每期必细读的刊物,我可以说是老读者,所以说到生活书店不能忘记书店前身的生活周刊和创始人邹韬奋。现在听说生活书店又将复店重新开展出版业务,好呀!”
著名作家王蒙忆起了当年在北平的生活书店看书的年轻岁月,“生活书店的成立让我想到了当年在旧北平的和平门新华街,有一个很不起眼的二层楼,我在那翻阅过进步的书籍,因为买不起,那个心情就像见到了火焰一样。对于盗火者,就是对这些进步的出版社的崇拜、感激真是难以言表。”
生活书店重归三联将扩展三联的出版领域。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在采访中说:“三联书店是面向知识分子出书,但这个群体数量很小,一本书卖到5000到7000册就很了不起了。”他告诉记者,有时候三联想做一些书,马上就有人喊,三联不该出这个。“真想做点开拓,就不能被观念绑得太死。”
恢复设立后的生活书店将与三联书店实行差异化经营:三联书店历来以面向中层以上读者的学术出版和高端出版见长,给人的印象是“阳春白雪”,比较高雅,但生活书店重张后会出版给打工者和儿童看的书,“不过我们放下身段、接近大众,肯定不会降低三联的格调与水准。”樊希安强调。
目前,一批有“生活”特色的书目已经开始策划。“生活书店主要想在文学艺术作品和生活实用类作品上用力。我们已经和台湾的一家书店签约,要在生活书店的第一批书里推出一本《舌尖上的台湾小吃》。这种风格的书以前在三联是没法出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