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自贡次级突破引擎--财经--人民网
人民网>>财经

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自贡次级突破引擎

2013年08月14日19:04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把新型城镇化作为自贡次级突破引擎

  山水园林城市自贡。(资料图)

  华西城市读本专访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永湘

  省政府《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做强产业促进就业、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小城镇建设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六项重点工作。

  截至去年年底,自贡“双百”城市的建设目标全面实现:自贡城镇化率达到44.4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进入特大城市行列。2013年C21城市发展峰会在即,围绕新型城镇化这一主题,日前,自贡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永湘接受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专访,畅谈自贡如何抓好新型城镇化六大重点工作。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今年是自贡GDP冲刺千亿之年,如何做强产业促进就业?

  刘永湘:产业是城市的核心支撑,也是承载就业的根本。我们始终坚持工业领先发展,立足自贡工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托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平台,加快建设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盐及盐化工、新材料产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建筑业,同时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发展和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通过这些措施,力争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以上。

  记者:在保障就业的同时,如何保障群众的居住条件?

  刘永湘: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安居乐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在解决安居方面,我们重点是要解决两类群体的住房问题:一是城镇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主要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加以解决,今年我们将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389套,其中:新建廉租房700套、经济适用住房239套、公共租赁住房3450套,基本建成10950套。二是进城务工农民住房问题,今年开始我们将把进城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统安排解决,对有稳定职业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全年为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房1000套。

  记者:自贡提出“一主两副多基点”的城镇化之路,能具体谈谈“多基点”吗?

  刘永湘:小城镇是发展县域经济、就地就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点。我们将以全省“百镇建设行动”为契机,以规划为引领,优先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小城镇。把产业培育作为重点,立足小城镇的基础和特色,重点培育长山等一批工贸型、仙市等一批旅游型、五宝等一批农贸型特色小城镇。同时,进一步加强小城镇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基础建设,持续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增强小城镇承载能力。

  记者:在7月份召开的政府全体(扩大)会上,您曾谈到,下半年将全面启动东兴寺、西山路等棚户区房屋拆迁安置和基础设施建设,请问在这个方面你们有何考虑?

  刘永湘:棚户区改造事关民生改善,事关城市环境品质。目前,全市还有棚户区房屋面积达222.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户数4.3万户。我们将坚持“科学改造、理性改造、加快改造”的取向,本着“改造一片旧区、复兴一片街区、造福一片百姓”的理念,计划用5年时间,到2017年基本完成,2020年全面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为推动棚户区改造,我们制定了土地利用、财政税费扶持等5大类15项配套政策,已全面启动了东兴寺、西山路等7个片区改造,涉及居民1.6万户、房屋面积85万平方米。

  记者:去年,自贡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8平方公里,聚居人口达到105.08万人,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下一步将如何从规模扩张走向品质提升?

  刘永湘:当前,自贡的城市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推动“三个走向”、建设“三宜”城市,着力推动城市从规模扩张走向品质提升、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建设宜居宜业宜品区域中心城市。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我们将统筹抓好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高品质推进东部新城建设和重点区域组团式开发,有序实施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旧城更新;加快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让居民出行更快捷,让货物运输更顺畅;加强环境建设,着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让城市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注重文化传承,使山、水等自然特色与城市文化有机相融、相得益彰,让城市更具特色和魅力。

  记者: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中人的市民化是最重要的内容。请问自贡在吸引农民进城方面有何考虑?

  刘永湘:促进人的市民化特别是农民的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进城人口真正穿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五件衣服”,享有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权利。但客观来说,现行的体制、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障碍,不利于推动农民的市民化。目前,在这方面,我们按照省上的要求,正在积极探索政策措施和推进路径,重点是以农民工为目标群体,通过研究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户籍管理、就业、权益保障、社保转移接续等配套政策,吸引农民工和农业人口进城就业安居和落户。

  (罗暄 李庆 孙懋林)

 

(责编:李卓、王溪)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