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财经

中国农村青年现状:为娶媳妇急于摆脱农民身份

2014年05月18日08: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中国农村青年现状:为娶媳妇急于摆脱农民身份

  日前,由团中央召开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专题交流活动在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开展。记者走访其间发现,一个问题正摆在全国许多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案头和心间。

  这些常年奔走于田间地头、试图以农业现代化改变农村现状、实现自身价值的农村青年,眼见身边同龄人一拨拨流向沿海,流向城市,眼见越来越多的村庄陷入空心化、老龄化,焦虑并思索着:没有年轻人的村庄会怎样?农村为何难以留住年轻人?

  十年后,怎么办

  35岁的刘喜书被一件事足足困扰了两年。这位河北农村青年在家乡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已有5年,建立蔬菜生产基地3个、占地2210亩,涉及15个村,并注册了商标。然而,即便他开出比石家庄还高的工资,种植区生产部经理、技术工人等岗位始终招不到年轻人。

  “能招到在地里干活的男工人年纪最小的也有67岁,而周边村子里几乎没有年轻人。”刘喜书颇为无奈。

  再向北走,55~65岁是辽宁抚顺青年唐昊负责的合作社社员所处的年龄区间。因所处地势导致机械化使用程度有限,这个26岁的年轻人已经在思考,当自己40岁时,有可能雇不到人种地。

  “十年后,怎么办?”他一直为此困惑不已。

  “十年后”这个时间点,同样是吉林农村青年李微微焦虑的话题。他于2003年复员回家,并尝试种植绿色有机水稻进行创业,如今合作社已颇具规模。然而,合作社农户年龄普遍偏大,“再过十年没人种地”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他面前。

  李微微所在的村庄2300多人,如今留下的年轻人已不到一成,“即使留下的年轻人,很多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将来种地,毕竟从事农业风险大、周期长、收益少”。

  在豫南地区,农村青年流失率居高不下。如今担任一家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负责人的李光,见证了家乡,一个原有300多人的自然村,如今98%以上年轻人外出广东、浙江、新疆等地务工。

  据湖北一家主营生态农业的公司负责人韩高科的长期观察:“交通不便,地多人少的农村,年轻人流失尤为严重。”

  23岁即担任安徽省马鞍山市某村村支书、创办农副产品加工合作社带领村民致富的俞泓则在担心,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平均年龄40多岁的两委班子,再过几年会不会找不到接班人?

  年轻人大量走出,与此相应,曾一度喧闹的村庄在迅速衰老。

下一页
(责编:孙博洋、夏晓伦)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图说财经|人民电视

  • 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盗墓影视剧或遭禁播
  • 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广州车展美女车模扎堆亮相
  • 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揭秘车模鲜为人知的一天
  •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股市熊猛 小散自娱自乐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