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遷址長沙20年后又一次戰略轉移
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曾表示,三一永遠不會徹底離開湖南。
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制造商三一集團有限公司(三一集團)正計劃將其總部遷往北京市。昨日,三一集團權威人士告訴早報記者,目前正在制定具體的搬遷方案。
作為湖南省民營企業的三一集團,此次的計劃搬遷地是北京市昌平區。此舉若成,將是三一集團繼1992年把總部從湖南漣源遷往湖南長沙之后的第二次戰略大轉移。
“不易受地方捆綁”
上述人士稱,“按照慣例,我們集團有一個內部早餐會,一般會在每周二開,但是本周挪到了周三(即11月21日)開。在本次會上,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向員工公布了這一決定。”
至於搬遷原因,該人士稱,“是三一集團國際化的需要”。
昨日有媒體報道稱,三一集團職能總部和各核心事業部將全部遷往北京市昌平區,長沙基地將僅保留泵送事業部。其中,三一集團職能總部的搬遷被要求“兩個月內全部完成”。
據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資料,11月10日晚,在北京梅地亞中心的十八大新聞中心接受中外媒體聯合採訪時,作為中共十八大非公有制企業代表之一的梁穩根曾表示,“三一從零開始,在湖南經營到現在800多億元的銷售額,市值成為上市企業500強,主要也是得益於湖南良好的投資環境。湖南人吃得苦、辦得蠻,湖湘文化對三一事業也是很好的支撐,三一永遠不會徹底離開湖南。”
中投顧問機械行業研究員謝家宸認為,三一重工(600031.SH)和中聯重科(000157.SZ)同為在湖南區域成長起來的機械巨頭,二者的發展態勢不相伯仲,競爭情況也一度白熱化。三一重工是民營企業,經營管理方式較中聯重科更加靈活,市場應變力也較為迅速,不易受到地方政府“捆綁”。
面臨缺人危機?
不過,三一集團權威人士稱,目前搬遷到北京還只是打算而已,哪些部門搬、何時搬,都還沒有確定,更不能說“兩個月內全部完成”。
“事實上,我們到長沙20年了,和當地有廣泛聯系,一旦搬遷會涉及很多員工,還涉及相關組織架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該人士說。
此外,該人士還稱,即便是動,馬上能搬走的也僅僅是部分職能部門,而對於產品事業部的搬遷,現在還不現實。
據湖南當地媒體報道,三一集團職能總部是三一集團的決策和管理機構,主要包括三一重工董事長辦公室、三一集團總裁辦和三一重工總裁辦,以及行政總部、人資總部、財務總部、經營計劃總部等核心職能部門。此次搬遷涉及30多名副總裁及以上的高管及職能總部1000多名員工。
謝家宸認為,此次三一高層宣布搬遷,事發突然,大部分員工始料未及。長沙地區員工必然已經在長沙安家落戶,未必願意跟隨公司的搬遷去往北京,在長沙附近另尋雇主或是無奈之舉。三一也將因為相當部分員工的流失面臨缺人危機,對完成業務有不利影響。
“國際化需要”
被問及搬遷的原因,三一集團權威人士告訴早報記者,“跟從漣源搬到長沙一樣,我們去北京也是一次戰略轉移。其實這個想法早就有了,隻不過是現在宣布而已。還是因為集團國際化發展的需要,並且在北京能夠更好地吸引人才。”
對此,謝家宸認為,北京確實是企業通往國際化道路上最便捷的據點。三一集團意圖將業務拓展至海外,以北京為大本營是首選。同時,北京聚集了全國范圍內的業務資源。
在謝家宸看來,目前機械行業發展正步入低谷,三一集團想繼續保持增長勢頭,須加大對海外市場的開拓。
在北京參加中共十八大期間,梁穩根曾表示,國際化已經成為該公司的第三次創業,今年海外收入可達100億元,約佔總收入的15%,五年后海外收入佔比將提高至40%∼50%。他還稱,三一2012年銷售額1000億元的目標已基本完成,10年后,希望三一的銷售額實現3000億元。
當時,梁穩根還表示不會移民美國,“我生一千次,都希望是在中國﹔死一千次,都會是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