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降低門檻,受影響最大的是香港,其次是美國。
我國在倫敦、新加坡等上市企業數量極少,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企業對到歐洲等地上市積極性也不高,既無融資效應,又無可以夸耀的品牌效應,成本還不低。香港作為我國最開放、活躍的金融市場,向來是境內上市公司的首選,文化、地緣、監管都可接軌,一直是境內企業的融資聖地,同時又比內地市場更規范。近些年,香港股票市場與內地股票市場互為鏡像,內地大大小小的公司在香港上市越來越多,A股與H股的比價,成為衡量國內外對同一家、同一行業公司不同定價的主要參照系。
香港H股全流通、再融資,所需要的資金將大大上升,也許有關方面想借此機會建好水池迎接國際熱錢。
據報道,H股全流通問題將隨之解決,再融資效率大大提升。即在港上市的企業所持的法人股與國有股可悉數轉化為H股交易流通。有很多公司會自願把自己界定為H股,以便套現。想想即將洶涌進入香港市場的上市公司吧,想想這些公司的規模與融資的胃口吧。上述舉措似乎在說,熱錢,我不怕你,歡迎你們。
降低境外上市門檻對於美國市場影響不大。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存在信用折價,小紅籌公司大多以設立離岸公司再赴境外上市,這一通道2011年開始被堵塞。搞得俏江南的張蘭有了移民的借口。最要命的是,中美監管權之爭未有著落,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以處罰會計事務所的方式,對中概股糟糕的審計提出警告,而中國証監會擬將小紅籌公司境外上市納入監管,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使其能夠遵守境內的制度。對這樣的監管方式,美方恐怕不會滿意,小紅籌公司畢竟是境外上市公司而非在境內上市,一廂情願,想剝奪對方的監管權是不現實的。
希望境外上市能夠倒逼出可行的、高效的監管體制,這些公司在境外套現,恐怕不會那麼順利,美國証監會不必提,就是香港証監會,也在努力証明自己捍衛公平市場的操守。經過好制度哺育的上市公司,可以反哺境內上市公司中的狼群們。(本文摘自作者博客)
(來源:中國經濟網——《証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