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牛市裡談論投資風險,是件讓人掃興的事。但不可否認,每一樁投資背后都伴隨著內生和外生的風險。從這個角度來說,任何時候都是討論投資風險的最佳時刻。
近期有兩件事情觸發我對投資風險的再次關注。第一件是公募基金和私募產品飛速飆漲的年度業績。第二件則是我聽的一場演講——以“黑天鵝”理論著名的塔勒布先生的演講。
先說第一件事情。根據第三方的統計,今年公募和私募冠軍的年度收益率已經漲到了令人吃驚的水平。截至上周末,領跑公募基金的冠軍收益率已經上漲到了82.39%,第二名也達到了77.08%。這個收益率在我印象中,大概是過去十年來同期第四高的業績表現(前三名分別是2006年、2007年和2009年)。但不要忘了,今年還沒有結束呢。
陽光私募的收益率更加驚人,股票類型產品的前五名的收益率統統超過了150%。第一名達到了259%。大名鼎鼎的澤熙隻能排到第三名,但這個第三名的收益率也超過170%。去年的炒股達人創勢翔,排在第四,期貨達人璽鳴排在第五。如果用句時髦的話說。這樣的業績,讓投資者看得也是“醉了”。
不過,公私募如此漂亮的業績,卻不禁讓人隱隱有了擔心的感覺。
擔心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此次公私募產品的業績上升速度過快,恐怕會在某個時候迎來大幅的回撤。必須承認,相當部分基金的年內累計收益率是在過去一個月甚至一周積累起來的。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過去一個月裡,公募基金收益率超過40%的有一家,超過30%的有6家,超過20%的有40家。而過去一周內,公募基金最高收益率達到了25%。對比一下年內冠軍83%的收益率。是不是有點后脖頸冒汗的感覺?
其二、過去一周內,A股市場呈現了所謂的“二八效應”。20%的藍籌股強勢連續上漲,而80%的個股表現平平甚至下跌。以我們的歷史經驗看,這種情況下的產品業績暴漲,極易在業內引發攀比心理,並導致大量換倉操作,且必然引發群體性交易的“踩踏效應”。打個比方,基金群體內本來有序的穩步前進的節奏。突然遇到了個容易的下坡路,前后參賽者的差距快速拉開,於是大家都紛紛沖刺起來,而這樣的狀況是很容易引發參賽者摔倒甚至受傷的。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給基金投資人的第一個意見是,你必須高度關注你投資的基金經理的抗壓能力,盡量選擇有“定性”、投資風格穩定、有一定投資年限的投資經理,以較好地回避未來可能的回撤風險。
這個結論也促使我聯想到我前幾日聆聽的一個演講。尼古拉斯·塔勒布的演講。塔勒布以不同尋常的風險控制觀聞名於世,他的著作《黑天鵝》因預測了上一輪次貸危機而廣受關注。而此次演講的合作方重陽投資,也奉理性投資和風險防范為>博客 ,微博 )圭臬,兩者堪稱妙配。
塔勒布的演講,在我看來提出了一個很經典的問題——即你(一個投資者)對自身投資組合的風險到底了解多少?
從他出示的一些例子看,不少行業對於自身投資及經營過程中伴隨的風險存在普遍低估。2008年的次貸危機就不用說了,從一線投行到保險業巨頭再到億萬富豪,對於金融衍生品的內在風險是普遍低估的。此外,大型IT企業對於技術更新的低估、制造業對於宏觀經濟周期的低估也是普遍存在的。
低估就會造成過度“冒險”。比如,投資者對某些投資品種的判斷過於自信,導致組合倉位失調。或者是,公司對於行業趨勢的判斷過於自信,導致杠杆過高等等。再比如,科技類公司對於某些技術信心過度,導致了在某些產品上沒有及時反思,導致破產后果等。
聯想到過去兩周的A股市場,這樣的特征也不少,第一、融資融券量急速膨脹、表明部分投資者急速抬高了投資杠杆。第二,和股市相關的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尤其是量化和大數據類的。第三,各類“股神”紛紛冒頭。這其中又有多少“過度自信”隱藏其中呢?
對於可能的風險,塔勒布提出了幾個對策,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警惕順風順水下的風險,不要做得太聰明,不要過於依賴某種思維,不要害怕犯短期的錯誤。對於如今正是“直挂雲帆濟滄海”的A股股市弄潮兒來說,這些話是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