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自营账户上到底有多少钱?市场猜猜猜、公司藏藏藏。
如若排除神秘资金借道光大证券自营通道,那么,光大证券自营的资金规模就成为市场的猜谜游戏。在8.16事件后,光大证券前后矛盾的表述更是将这一核心问题复杂化。
无论是神秘资金借道还是自营采取信用交易,光大证券都涉嫌严重违规。但最为合理而巧妙地解释仍然可以借用“技术性的系统漏洞”,这和此次乌龙事件被初步定为“系统性的程序错误”一样。
奇诡的是,对于市场质疑的234亿元资金之谜,光大证券却避而不谈,莫非真的有“鬼”?
假如光大证券的234亿买单全部成交,会否引爆光大证券的流动性危机,甚至因此而轰然倒下?
答案是不确定。特别是光大证券实力较强,又背靠光大集团,还有兄弟光大银行支持,即便234亿元全部成交,光大证券似乎也有能力解决流动性问题。
众多熟悉交易的机构人士认为,目前的交易制度存在巨大的技术性漏洞,理论上讲,光大证券挂出2000亿买单也“合规”,只要它在交收时有足够的资金兑付。
券商自营的“常规”动作因一次偶发的乌龙事件暴露出巨大的风险。根据中登公司相关业务规则,中登公司为A股提供多边净额结算、担保交收服务,即在T日过户证券,在T+1日16点后交收资金。券商在中登公司开设自营A股结算备付金账户,在每日交易开始前,券商需要按照上个月日均买入额的20%存入最低结算备付金。在当日交易结束后T+1日缴足备付金,完成交易。也就是说,交易所的规则在事实上允许券商透支5倍,这也就不难理解光大证券自营为何能在瞬间生成234亿买单。
即便按照交易所现有的清算交收规则,光大证券策略部的帐上资金应该不低于48亿元。当然,也可能并没有这么多资金,毕竟是自己审核自己,光大证券的杠杆还可以放得更大,而这一切只有交易者自己知道。
按照这样的规定,如果券商按照上月平均水平进行买入,当日买单一般会超过其结算备付金账户中的最低余额,而需要在次日16点前缴足,几乎所有的券商自营都采用了这一常规交易。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账户上有10万元,就只能买入10万的(前提是还必须保证足够的交易费用)。即便你买入的权益超过1元,该指令也不会被券商放行。
券商的自营却能享受特殊待遇。市场人士指出,对自营规模的控制完全由券商自己进行,交易所并不承担前端检查功能,因此从理论上讲,如果光大证券自己愿意,完全可以挂出2000亿的报单,只要有足够的卖家,就有可能成交。
交易的制度性漏洞不仅暴露出巨大的风险,更表明在交易中,机构与普通投资者遭受的不同礼遇。如果不对现有的交收制度作出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在高频和程序化的量化交易中,下一次类似“乌龙”事件难免会再次上演,如果是实力、规模稍逊的券商,在交收时无法正常结算,不仅危及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相关券商会因为透支遭遇灭顶之灾,更会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每一次重大事件都是反思和完善制度的最好契机。在8.16事件中,券商内部的风控显然是重点,但清算交收的制度修改和提前风控最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