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身價上漲12倍 珍稀古琴邁入億元時代--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9年身價上漲12倍 珍稀古琴邁入億元時代

許卓恆

2012年11月07日09:06    來源:杭州日報    手機看新聞

9年身價上漲12倍珍稀古琴邁入億元時代

  新手不妨從新制名家古琴開始涉獵

  近年來,一些珍稀古琴的“小宇宙”爆發了,價格從十萬、百萬、千萬級別跨入了億元門檻。曾經“曲高和寡”的古琴收藏,也讓杭州一些古琴收藏家身價倍增。

  從車水馬龍的南山路拐進小巷勾山裡,就能尋到浙派古琴傳承人徐君躍的“西湖琴社”。徐老師出生於古琴世家,其祖父徐元白先生便是蜚聲海內外的一代古琴藝術大師。徐君躍多年來致力於古琴文化傳播,還收藏著幾十把祖傳的歷代名琴,堪稱珍寶。

  唐代古琴9年漲12倍

  一張王世襄的舊藏——唐“大聖遺音”琴,在2003年中國嘉德的春拍會上以891萬元成交,創下當時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時隔九年,在今年中國嘉德春拍會上,“大聖遺音”琴以1.15億元的天價落入買家囊中,漲幅高達11.9倍。

  徐君躍的祖父徐元白先生,擁有一張“神農式”唐琴,古琴家吳景略彈過此琴后說,“若是每天都能彈上一回,便是平生最大幸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徐君躍曾錄制一張叫《唐琴》的古琴CD,用的就是這架琴。

  “古人斫琴,會專門在風雪天,走進森山老林裡取材,然后把精選出來的琴材放到江河裡自然沖刷兩年,撈上岸后再每天敲打,持續一年,再自然風干兩年以上……這麼算下來,光備料就得耗時5年,后面的制作工藝就更復雜、更費時間了。”徐君躍說。史料記載,早在唐宋時期,若想購得一張好琴,必須有“良田千畝、黃金萬貫”。

  這些古琴流傳至今十分罕見,所以其收藏價值不可估量。

  2003年出現明顯分水嶺

  對於近年來珍稀古琴的身價飆升,徐君躍記憶猶新。“2003年,呂思清來杭州舉辦小提琴音樂會,當時他帶來演奏的兩把小提琴身價近億元,讓不少人嘆為觀止。但誰又能想到,當年隻有幾十萬元一張的古琴,如今也會身價一路上漲到億元呢?”徐君躍感嘆。

  徐君躍認為,古琴比西洋樂器歷史更悠久,文化積澱更深厚。古琴,又稱瑤琴、玉琴或七弦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達4000余年。他介紹說,“曲高和寡”的古琴收藏,在2003年時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在中國嘉德2003年春拍會上,一張唐“九霄環佩”琴,以346萬元成交,創造了當時中國古琴拍賣的世界紀錄﹔同年,王世襄藏唐“大聖遺音”琴,以891萬元成交再次刷新紀錄。

  購買時最好有行家陪同

  珍貴的歷代古琴存世量極少。有行家在考察了多地的收藏后得出結論:目前存世的包括民國琴在內的古琴數量應不會超過2000張。著名文物鑒藏專家、古琴收藏者梁基永博士指出,對古琴賞玩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先從新制的名家古琴開始涉獵,這樣穩妥保險。

  “北京的一位古琴家制作了一把古琴,最近剛以200萬元人民幣成交。”徐君躍介紹,他的好友馬維衡是一位揚州的斫琴大家,1994年研制了仿古斷紋琴。這種琴又被稱為“馬琴”,特點為造型古朴,音色鬆透圓潤。2011年在西泠印社的春季古琴拍賣專場中,馬維衡制仲尼式頌雅琴拍出了149500元人民幣。

  徐君躍平時不僅教授一幫弟子學琴,他自己也是一位斫琴大師。他的琴舍裡,牆上挂的、桌上擺的,都是他親手制作的古琴。當問起徐老師制作古琴有什麼獨門絕技時,徐老師面露神秘之色。他說,“這個是歷代祖傳下來的絕技,一般是不好說的。但是我可以透露一點,在選材時會想盡一切辦法,比如一些老屋拆遷、老廟修繕時,我都會去看一看,看能不能買到適合做古琴的材料。”

  “現在有不少企業批量化生產古琴,不少琴用了夾板、塑料等劣質材料,甚至為節約成本還做出了水泥古琴。消費者在購買古琴時,最好有行家陪同。”徐老師說。通訊員 徐亞靜 記者許卓恆 文+圖+視頻

(責任編輯:薛白、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