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4%受訪者期待未來十年國家加大老人護理投入【4】--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86.4%受訪者期待未來十年國家加大老人護理投入【4】

金艷

2012年11月13日07: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調查顯示,52.4%的人期待縮小城鄉養老待遇差距﹔43.3%的人希望破除退休養老雙軌制。調查顯示,64.1%的人希望擴大養老保障覆蓋范圍﹔49.2%的人希望醫療費用可以異地結算﹔35.6%的人建議准許老人戶口隨子女遷移。

  50.9%的人認為我國未來以居家養老模式為主

  一個呼叫器有紅、黃、綠3個按鈕,紅色直通120,黃色連接居家養老中心,綠色連接96345便民服務熱線。這是童瀟在浙江杭州上城區調研時,看到的一種一鍵通呼叫器,安裝在社區60歲以上老人家裡。老人一按鍵,相關部門就能在最短時間作出反應。

  “呼叫器只是一個終端,最重要的是整合政府資源,與老人的需求有效對接。”浙江杭州上城區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馬麗華,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上城區將近1/4人口是60歲以上的老人。為了做好居家養老,社區建立了居家服務無憂在線平台。從去年開始,整合衛生局、教育局等8個部門的資源,為全區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精神慰藉、法律維權、緊急救助等個性化居家養老服務。

  據馬麗華介紹,社區根據老人身體、經濟狀況、子女供養能力等,把老人分成六大類。生活最困難的空巢、獨居老人,每天能享受兩個小時的免費服務。最近3年,政府通過社區購買服務已投入近3000萬元。“目前我們考慮把這項服務由‘特惠型’向‘適度普惠型’轉變,把政府資源轉換為社區資源,對接不同的老人需求,解決年輕人的后顧之憂。”

  調查顯示,43.5%的人希望在社區建立更多老年服務中心。

  我國未來會以哪種養老模式為主?調查中,50.9%的人首選“居家養老”(老人自己在家生活或與子女住一起)﹔27.7%的人選擇“社區養老”(在社區建立日托機構或提供其他養老服務)﹔21.4%的人選擇“機構養老”(老人住養老院或其他專業護理機構)。

  “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加深,政府的任務將越來越重,要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解決養老難題。”童瀟建議,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可以向養老領域傾斜。這些項目的具體執行,可以交給共青團、婦聯等樞紐型人民團體組織承擔,他們更了解民眾的養老需求,也有更強的組織動員能力。

  童瀟認為,城市志願活動也可以向助老方面延伸,比如,大學的某個班級定點幾位老人,畢業時“傳遞”給下一屆同學,讓青少年通過公益接力的方式來助老﹔在職青年間鼓勵互助,設立助老志願服務時間銀行,做到“我為你,你為我”。(王聰聰)

(責任編輯:薛白、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