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受訪者感覺媒體炒作貧富兩極 焦慮被加劇--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63.1%受訪者感覺媒體炒作貧富兩極 焦慮被加劇

2012年11月20日08: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11月17日,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2012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發布。本次調查顯示,48.3%的受訪者認為,一些網站或媒體刻意突出貧富對立、扭曲事實的新聞炒作,影響了其對社會真實狀況的判斷。

  11月17日,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2012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發布。本次調查顯示,48.3%的受訪者認為,一些網站或媒體刻意突出貧富對立、扭曲事實的新聞炒作,影響了其對社會真實狀況的判斷。

漫畫:金艷

漫畫:金艷

  11月17日,北京師范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主持編寫的《2012中國勞動力市場報告》發布。報告認為,雖然中國目前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但擴大的趨勢已然減緩,收入差距面臨縮小拐點。根據之一是最近兩年中國城鄉之間的收入比系數持續下降,從2009年的3.33下降到2010年的3.23,2011年進一步降至3.13。同時,城鎮內部和農村內部收入差距也在縮小。這讓迫切期待在黨的十八大報告精神引導下走向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的國人不禁眼前一亮。

  在公眾心目中,我國當前的貧富差距到底有多大?實際情況和百姓感知是否存有差距?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和民意中國網做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776人參與),65.0%受訪者感覺當下社會整體收入差距“非常大”,29.4%受訪者感覺“比較大”。

  但當問及老百姓對身邊人群貧富差距的感覺時,結果發現明顯低於他們對社會整體貧富差距的認知:感覺自己周邊人群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僅為42.2%,比感覺社會整體收入差距“非常大”(65.0%)的比例下降了20多個百分點。

  一些媒體報道的片面性加劇了貧富對立

  本次調查顯示,高達94.4%的受訪者認為,當下社會整體收入差距大。這一認知主要依據依次為:周圍人群消費水平差距的感受(66.7%),底層百姓生活困頓的感覺(61.0%),富人炫富的刺激(47.9%),媒體報道的印象(29.1%),相關統計研究報告顯示(26.7%),直覺(17.4%),人雲亦雲(4.9%)等。

  “打開互聯網,經常看到富人一擲千金、豪奢炫富的新聞,我也知道這些是極端事件,但看得多了,就覺得這個社會兩極分化太嚴重了。但要真說起來,身邊人群消費水平其實也沒多大差異,無非是背地攤上買的包還是LV包,開捷達還是寶馬的區別,價錢是差很多,但使用效果差不多。”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工作的陳女士說。

  曾有媒體研究人士指出,“主流價值觀缺失的當代社會,媒體最關注性、暴力和財富。”確實,近年來,網絡媒體首頁上,總躲不開富人、豪車、名包、會所、上流社會、貴族生活等惹眼熱詞。這種普通人無法企及的奢華,日積月累地刺激著人們的貧富感受。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芮必峰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和改革開放前相比,今天的貧富差距確實拉大了許多。正是在這種比較下,人們的感受特別強烈。而有些媒體為了吸引更多“眼球”,也經常選擇一些極端事例刻意炒作,從傳播學的角度來說,這類信息確實能引起人們的格外關注。

  如今,新媒體更日漸普及,其自身具有的即時性和交互性不斷強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傳播優勢。但一些新媒體在信息選擇和傳播上,與比較重視社會責任的傳統媒體比,容易更專注負面新聞、花邊八卦,也更熱衷渲染炒作,甚至屢屢出現張冠李戴乃至與事實相違的問題,很少顧及這樣的信息會加劇公眾的普遍焦慮和道德憤慨。

  曾有一位網站編輯自曝,他們挑選的新聞,隻要有官、富、弱勢群體等字眼,就一定有高點擊量和高回復量,為了眼球效應,網絡新聞編輯們經常會有意無意強化這種社會情緒。

  去年12月,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因為當事人雙方的身份不同,被媒體貼上標簽,進而引發了一場“奧迪與三輪”的貧富對峙爭論。“電影學院‘奧迪男’打死清潔工”成為某網站轉載這一新聞時用的標題。很快,“奧迪男”成了涉案男生的標簽,許多人在警方尚在調查時便口徑一致地聲討“為富不仁”的奧迪學生。

  本次調查顯示,48.3%的受訪者認為,一些網站或媒體刻意突出貧富對立、扭曲事實的新聞炒作,影響了其對社會真實狀況的判斷。

  “媒體在仇富方面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說,少數富人為富不仁的現象被媒體廣泛報道,讓老百姓對富人有了越來越多的成見。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