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電商頻陷售假風波 走秀網女鞋穿一周就壞--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奢侈品電商頻陷售假風波 走秀網女鞋穿一周就壞

2012年11月23日14:42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無授權銷售成潛規則,貨源真假說不清

  近日,來自深圳的劉女士向南方日報記者爆料,稱其在一家奢侈品電商網站上買了塊巴寶莉手表送給母親,結果名牌手表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現了問題,而在“隻能送回電商維修”的條款下,苦等了數月后才從電商取回維修后的手表,但是更加“杯具”的是,手表再度故障,表帶斷裂且生鏽,劉女士將手表送到專櫃進行驗証時,卻被告知該手表是“假得不能再假”的假表。但由於劉女士無法提供有效証據証明其在該電商買到的手表是假表,這場售假投訴陷入僵局。

  據記者了解,對奢侈品電商“售假”的投訴似乎並不在少數。據媒體報道,日前也發生了消費者從走秀網上購買的NewbarK品牌的女鞋,僅穿一周便出現質量問題,購買的DOLCE &GABBANA(D&G)襯衣“也像地攤貨”的情況,而在向NewbarK公司求証后更加宣稱其在走秀網上所購的女鞋根本就是假冒品。

  一邊是奢侈品電商不斷壯大,另一邊是“售假”之聲不絕於耳,奢侈品電商為何頻頻陷“售假”泥潭?對於幾乎99%都沒有正式授權的奢侈品電商而言,其貨物來源的復雜性,終將讓它們不得不背負來自品牌商的“落井下石”和消費者的質疑。

  現象??

  無授權銷售已成“潛規則”

  在廣大消費者眼裡,聲勢浩大的奢侈品電商可謂是聲名在外,不僅有遠赴美國上市的標兵型企業,也有與國際電商巨頭合作的新生代企業,但是在這些奢侈品電商的貨架上售賣的,卻是幾乎百分百未經相關品牌正式授權的名牌。

  “無授權銷售已經成為了奢侈品電商中的一種‘潛規則’。這個是國內奢侈品電商普遍的一個窘況。”電商行業人士甘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

  據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國內眾多奢侈品電商的貨架上售賣的主流奢侈品品牌裡,唯一存在的正式授權案例是來自走秀網所取得的意大利奢侈品牌SalvatoreFerragamo菲拉格慕官方授權,除此之外所有在售賣奢侈品的電商均未獲得任何的品牌授權。

  據公開資料顯示,作為第一大奢侈集團、擁有LV、Celine、Fendi、MarcJacobs、Dior等品牌的LVMH集團,其在大陸地區電商策略還是處於觀望之中,其部分海外地區已開設在線銷售平台,而集團旗下中端化妝品牌貝玲妃(Benefit)曾入駐天貓試水,但隨后已經撤出,旗下品牌均未有任何的授權計劃。而第二大奢侈集團、擁有江詩丹頓(VacheronConstantin)、卡地亞(Cartier)、萬寶龍(Montblanc)等品牌的歷峰集團,目前在大陸地區也未直接為品牌開設網銷平台,但對電商持積極肯定態度。2011年收購英國著名奢侈品網站Net-a-porter布局電商,而Net-a-porter於2012年3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旗下品牌同樣沒有授權的計劃。

  更有奢侈品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消費者熟悉的奢侈品牌中,PPR集團的Gucci已經明確表示將不參與電商授權,而Armani、Marni、Bally等品牌則選擇通過官方網站在華開通在線商店的方式進入大陸電商市場,其網站上有中文的產品說明頁面及包含稅收的中文標價,也提供直接寄送商品至大陸地區的服務。另外Burberry等則由品牌自己主導建立。

  調查??

  貨源到底來自哪兒?

  既然不是通過正規品牌授權,那擺在奢侈品電商貨架上數以萬計的各種奢侈品來自何方呢?對此記者進行了專門的採訪調查。

  渠道一:海外渠道

  由於產品型號差異、售后自理,可能被認定為“假貨”

  “國內奢侈品電商的進貨渠道一般有三種,而最常見的就是國外買手批量購買,然后通過報關的手續進口到國內再進行銷售,奢侈品電商就賺取買賣之間的差價獲利。”就職於國內某奢侈品電商的莫小姐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是分析。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主要的奢侈品電商其貨源90%以上都採取了這種渠道。作為唯品會的創始人,沈亞和洪曉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當年他倆去歐洲採貨,下的都是百萬級別的訂單,有的品牌代理商還以為這二位是去掃貨的,直感嘆“中國人真有錢”。而在華南電商圈內也流傳著一個段子,指某奢侈品電商創始人的夫人,就長期“盤踞”在國外的奧特萊斯等的特價場,成為半職業買手。

  “國外的奢侈品牌一般會通過奧特萊斯等的渠道,將過季的款式和商品進行低價的銷售,其折扣可以達到2-3折甚至更低,奢侈品電商們獲取的利潤還是非常可觀的。但是通過海外渠道進貨,雖然將奢侈品做成了‘白菜價’,同時要面對進貨時間較長、質量與售后服務難以保証的局面。”莫小姐特別指出,通過海外渠道進貨雖然產品的真偽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証,但是在售后服務方面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由於並非通過國內代理銷售的產品,國內的代理商大多數並不會對產品提供應有的服務,而對於奢侈品而言,價格中所體現的價值很大程度就是出自於售后服務的層面的。”

  有電商業界人士則表示,雖然是通過國外正規渠道購買到的產品,但是由於存在於國內的產品型號的細節方面的差異,甚至由於渠道的不同,也有可能在一些鑒定的過程中被認定為“假貨”,“到底是真‘假’還是假‘假’,則要看消費者怎麼去判斷了。”

  本報記者從各大奢侈品電商了解到,目前通過海外渠道進貨的奢侈品其銷售和售后主要都是奢侈品電商自己負責,例如大多數的名牌手表,在奢侈品電商中都明文要求其維修售后需要直接寄回電商,而並非到相應品牌的售后,這也導致了眾多的消費者紛爭的產生。

  渠道二:第三方商家

  第三方商家為了牟利,可能參差售假

  “除了海外渠道進貨外,隨著如今電商積極開展平台化的經營模式,奢侈品電商也開始向平台的方向進行轉移,具備一定資格的商家都可以利用奢侈品電商平台進行奢侈品的銷售。”然而,這種第三方的奢侈品銷售渠道,成為奢侈品網購中假貨泛濫的重災區。

  “雖然電商們都會對進駐的商家進行資格的審查,還通常會要求繳納數萬至數十萬元的保証金,但是由於無法對貨源進行有效的監控,一旦這些第三方商家銷售的奢侈品存在問題,奢侈品電商們隻能通過事后的處理來進行補救,對消費者的保障並不理想。”莫小姐言語中有些無奈。

  據向南方日報記者爆料奢侈品電商售賣“假表”的劉女士反映,其向該電商反映相關問題后,該電商將其投訴轉到了一家第三方的手表代理公司處,而這家代理公司則建議劉女士直接與其進行退貨換貨的處理。

  “雖然有數量不菲的保証金被押扣在奢侈品電商平台上,但是高額的利潤還是會使得不少進駐的商家鋌而走險參差售假。這些第三方商家可能並不會全售假,但是可能會在出售數個真品的同時,夾雜一兩件仿制品在其中,從而牟利。”莫小姐告訴記者。

  然而,第三方商家採取的這種“摻假”的銷售方式具有很大欺騙性。網友“叮叮”表示,在一般的奢侈品電商上購買時都會先留意以前買家的點評,由於使用了摻假的方法,所以消費者通常看到的評論大部分都是對商家售賣產品的真偽表示認同的評論,對於想要購買相關奢侈品的消費者而言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無論是奢侈品電商平台還是消費者,在出問題之前都很難對第三方商家進行監管,隻能通過事后的扣留押金等的方式進行維護消費者的權益,但是對於電商的信譽度和消費者的信心而言,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打擊。

  渠道三:品牌授權

  為了品牌形象,鮮有一線品牌願意授權

  “最后一種奢侈品的進貨渠道,就是獲得品牌授權的模式了,但是如今國內除了Salvatore Ferragamo菲拉格慕官方授權走秀網全系列商品外,還沒有其他任何一家奢侈品牌對電商給予授權。”莫小姐認為,品牌授權對於消費者和奢侈品電商都應該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奢侈品牌角度來看,卻非常謹慎。

  ESMOD法國高級時裝藝術學院企宣主管高杉則認為“奢侈品牌對電商‘說不’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電子商務的營銷方式從根本上破壞了品牌形象。奢侈品電商要想保証良好的形象和血統,唯一方向就是品牌官網的在線銷售。”

  對於這一問題,財富品質研究院在其發布的《2012中國奢侈品報告》中亦有詳細的分析:本土奢侈品電商規模都不大,競爭力仍然是依靠打折幅度。然而這一促銷手段,與奢侈品作為特殊商品的稀缺性又相沖突。因此,奢侈品電商們很難從一線品牌那裡獲得授權。

  困惑??

  是否“假貨”到底誰說了算?

  “現在奢侈品電商銷售未經授權的商品其實是一個灰色地帶,由於銷售的商品沒有通過國內正規的代理,往往也無法獲得與國內銷售的正規渠道產品相同的售后服務,因此很容易被鑒定為‘假貨’。”電商行業人士甘先生心有不甘地表示。

  事實上,正牌代理商給奢侈品電商“暗中使絆”的情況並不少見。在去年6月,當當網高調推出市場價七五折銷售天梭表的活動,被觸怒的天梭迅速發出聲明,指出當當網上的天梭表未經授權,天梭不提供售后服務。而同樣問題也出現在當當網出售的卡西歐手表上,有消費者在當當網購買的一塊卡西歐手表問題多多,央視記者將此款手表送到卡西歐公司進行檢測后發現,這位消費者在當當網上購買的卡西歐手表經過細致嚴謹的檢驗,被鑒定為假冒卡西歐手表。然而,當當網公關經理葉小舟頗為無奈地告訴記者,所謂的“假表”,其實是問題出在了是否有“授權”上。

  “被鑒定為‘假表’的產品准確地說應該是‘沒有授權的官方’產品,被定義為‘假貨’其實還是不太准確的。”據葉小舟介紹,當當網在產品的把控方面是非常嚴格的,而對於第三方商家的准入門檻也是非常高。“第三方商家進駐需要交納50萬元的保証金,對其銷售的產品作出擔保。”

  “沒有經過授權的商品並不代表是‘假貨’”,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在談到“授權”和“假貨”的定義時如是強調:“相關的商品雖然沒有經過授權,但是如果也是原廠生產的話,就沒有構成商標侵權罪,相關的代理商也就無法起訴相關的商家。”

  但是對於目前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假貨”的聲音,趙佔領表示:“目前國內部分的代理商對於電商銷售的商品通常採用不提供官方售后服務、從公開宣傳上聲明和通過產品鑒定三個方法來打擊網上銷售的非官方渠道的商品。”

  有業內人士進一步指出,正牌代理商通過相關方式來阻擊奢侈品電商,情有可原,但是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就是,國內缺乏權威的奢侈品鑒定機構。這不僅讓奢侈品電商們感到困擾,也給消費者的維權帶來困擾。

  奢侈品研究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奢侈品的驗真主要有品牌商、二手店和諸如寺庫這樣的非官方機構提供,這讓結果的權威性受到質疑,而國家尚沒有相關的權威鑒定機構。

  還是要走

  品牌授權之路

  ■專家建議

  貨源渠道混亂,商品驗真之路充滿坎坷,對於奢侈品電商來說,未來的發展之路在哪兒?

  在周婷看來,此前愛馬仕的造假問題就已經牽扯出了行業的潛規則,即便是從海外買手買貨也無法保証真實性。很多授權的經銷商都在造假、售假,如果沒有得到品牌的直接授權,仍然從渠道拿貨,還是會遭遇到相應的問題。因此,奢侈品電商要發展壯大,還是要想方設法爭取到品牌的直接授權。

  “國內奢侈品網站要想走出怪圈,除了強化貨源渠道,改變低價策略外,還應找到自己的商業模式,塑造自己的網站特色,從而提高受眾質量和黏性。”

  ■鏈接

  奢侈品電商的“授權”風波

  時間:2011年7月

  涉及品牌:歐米茄、淘寶網

  事件:歐米茄狀告淘寶網售假

  時間:2011年7月

  涉及品牌:天梭、當當網

  事件:6月的父親節前夕,當當網高調推出市場價七五折銷售天梭表的活動,被觸怒的天梭迅速發出聲明:當當網上的天梭表未經授權,天梭不提供售后服務。

  時間:2012年3月

  涉及品牌:施華洛世奇、京東商城

  事件:3月初,施華洛世奇(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對外聲稱,公司目前為止沒有在中國地區內授權任何網站銷售施華洛世奇的產品。

  時間:2012年6月

  涉及品牌:愛馬仕

  事件:其CEO表示,80%在互聯網上以愛馬仕之名售賣的商品都是假貨。

  時間:2012年8月

  涉及品牌:卡地亞、1號店

  事件:8月,卡地亞國際有限公司在上海浦東法院起訴沃爾瑪旗下的“1號店”侵害商標權和不正當競爭。

  專題統籌:於冬雪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