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11月28日電(記者葉鋒、賈遠琨、趙瑞希)一次航班貨物燃燒的“驚魂”事故,接連取消四家快遞、貨運公司航空貨代資質的嚴厲處罰——近日,隨著南航CZ6524航班貨物燃燒事件查處結果的陸續公布,“快遞安全”的問題再次凸顯。
快遞業連年爆發式增長,而連發的事故和多見的隱患則敲響了安全的警鐘。道道關卡之下,一些快件緣何依然能“帶險上路”?業內人士認為,應加大監管力度、落實相關責任,全面防堵快件在攬收、中轉、航空運輸等環節存在的安全漏洞,守護快遞的“安全鏈條”。
有多少“違禁”快件悄然上路?
2012年10月22日晚,南航CZ6524航班在大連落地后發生貨物燃燒事件。公安部門調查結果顯示,貨物著火原因為包裹內耐風火柴(屬禁運危險品)自燃引起。而同批航班中,還發現了違規托運的1塊鋰離子電池和1個手機含鋰電池。
此事引發了人們對快遞安全的高度關注。“不幸中的萬幸,貨物是在飛機著陸后才起的火﹔一旦在飛行過程中燃燒,后果簡直不堪設想!”有乘客深感驚嘆。
截至11月26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已公布對圓通、韻達等四家快遞貨運公司的處罰結果,注銷涉事企業的航空貨代資質。
與航空快件的“意外”相比,陸路快件的安全隱患更嚴重。比如,去年8月14日,一快遞公司杭州刀茅巷營業部裡的一個快件突然發生爆炸,兩名員工被炸傷。經調查,犯罪嫌疑人因遭到公司辭退而懷恨在心,利用煙花爆竹等材料制造快件炸彈蓄意報復。
今年2月6日,廣州市天河區一名男子在拆開一個快件時被其中的爆炸物炸傷面部和手部。經查,犯罪嫌疑人因感情糾紛,通過快遞爆炸物品報復被害人。
記者在廣東、上海等地採訪了解到,近年來郵政部門每年都在快件中查獲槍支彈藥、毒品等違禁物品。“除了快遞企業‘無心之失’攬收、托運違禁物品外,快遞還為一些不法分子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快遞業近幾年突飛猛進式增長,每天都有數千萬件快件行進在路上,連發的事故和多見的隱患敲響了“快遞安全”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