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11月28日文章,原題:東盟出口國急切追求中國市場 今年1至6月,中國從東盟的進口總額價值已超過從日本的進口。由於東盟-中國自貿協定將於2012年年底進入新階段,日本企業必須考慮如何利用在東盟的生產基地去開拓中國市場。
過去30年裡中國經濟飛速增長。近年來,強勁的購買力已令其成為“世界市場”,開始吸引大量關注。中國的進口總額從2000年的2251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74萬億美元,幾乎擴充8倍。中國的進口規模如今僅次於美國。
中國從日本的進口總額從2000年的415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946億美元,令日本成了中國最大的進口國。如今,對華出口在保証日本經濟可持續增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盡管如此,需要注意,日本所佔中國進口產品的份額從2000年的18.4%降至2011年的11.2%。與此同時,中國從“東盟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和越南——的進口總額從2000年的219億美元增長到2011年的1898億美元,份額從9.7%增至10.9%。今年1至6月,東盟六國對中國出口初步價值為929億美元,超過日本的883億美元。盡管日本仍是中國最大的進口國,但東盟六國已成中國最大的進口地區。
過去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商品主要是原料,如今主要是工業產品及零部件。集成電路居首位,其次是電腦相關產品,第三是天然橡膠。
當然,那種認為日本所有出口產品都會被東盟替代的想法並不切實際。日本廠商在東盟也有大量生產設備。假以時日,一個在日中韓之間的自貿協定將有望達成。而且,中國國內的工資水平會大幅上漲。鑒於這些因素,為發展和保証中國的新市場,日本在東盟的生產設備的作用必然被視為額外的可行策略。▲
(作者大泉慶一郎,巴諾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