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陶醉於數據上的“中等發達國家”--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別陶醉於數據上的“中等發達國家”

譚浩俊

2012年11月29日14:3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手機看新聞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毛振華出席在紐約舉行的“第三屆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展望論壇”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正由一個發展中國家邁入中等發達國家門檻。再經過十年發展,中國有望正式進入世界發達國家之列。

支撐這一結論的理由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2011年,中國人均GDP達到3.5萬元人民幣,按照平均匯率折算,中國人均GDP達5432美元。根據世界銀行2011年的標准,中國已被列入“中上等收入國家”﹔二是2003年至2011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率達到10.7%。前者是通過絕對數的比較得出的結論,后者則是通過相對數的預測得出的結論。

如果單從數據本身來說,中國確實已經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再經過十年的發展,也極有可能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是,必須清醒地看到的是,如果僅僅因為這些數據,就認為中國已經很富、很發達了,可能有點盲目樂觀了。因為判斷一個國家到底有沒有進入發達行列,不僅要看經濟數據。

首先,經濟增長必須與居民收入增長相適應。不可否認,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中國居民的整體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眾所周知的原因,貧富差距也在不斷拉大。且這種拉大,不是局部的、個別的,而是全方位的。行業與行業之間、富人與窮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差距都在拉大。也正因為這樣,經濟發展的成果就沒有能夠全面地反映到全體居民身上,而是讓一部分人先享受了。所以,十八大在提出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目標的同時,特別強調了要將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的要求,也充分說明了“中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等概念,必須做到經濟發展與居民收入提高相協調、相統一。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強國。

第二,經濟增長必須與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相配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如果經濟總量上去了,GDP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的要求,但是,社會保障制度卻嚴重滯后,居民沒有社會保障制度這道“防火牆”,同樣難以稱得上真正的發達。而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還是嚴重滯后於經濟發展速度的,也滯后於世界上其他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城鄉之間、居民之間、地區之間,以及社會公共設施、服務設施等,都存在著與經濟發展、經濟總量嚴重不協調的問題。即便近年來社會保障制度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但與其他發達國家和中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判斷中國有沒有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行列,還必須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如果將社會保障制度的評價指標也列入到“中等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考核標准范圍,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了。

第三,中國未來十年的發展速度很難再保持前十年的水平。要在未來十年進入世界“發達國家”行列,對中國來說,並沒有很樂觀的理由。一方面,世界經濟正進入一個拐點,發達國家的發展速度會在多重經濟因素的影響下,逐步放慢。由此,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出口不可能再像前幾年那樣順暢、快速,繼而將直接影響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那麼,要想在指標上達到“發達國家”的標准,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過程中,特別是經濟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將直接影響未來十年的發展速度。因為,要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就必然會對經濟增長速度產生影響。那麼,按照前十年的發展速度推算未來十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太合理,也不大現實。所以,筆者認為要在十年內進入“發達國家”行列,難度極大。同時必須注意,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以及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針對中國的各種遏制、貿易保護、貿易制裁等也在不斷加劇。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發展遇到的阻力也在不斷加大、困難不斷增多。未來十年,經濟發展的速度一定會受到限制和制約,十年內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目標實現起來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當然中國的發展是無法阻擋的。需要我們保持清醒認識的是,不管經濟數據上有沒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的水平,中國都需要把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放在突出位置。如縮小貧富差距、規范收入分配、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公共設施等。隻有這樣,中國的“中等發達國家”、“發達國家”的結論,才會更有說服力,才具有含金量。因此,我們切不可陶醉於經濟數據上的“中等發達國家”,而應更加腳踏實地地奮斗和拼搏。 -譚浩俊

(責任編輯:聶叢笑、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