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PMI(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指標顯示中國經濟正在回暖。匯豐銀行12月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PMI終值回升至50.5,這是自2011年10月以來首次躍上榮枯分水嶺50。PMI是概括制造業經濟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標,50以上表明制造業活動在擴張,50以下表明制造業活動在萎縮。專家預測,隨著穩增長措施不斷顯效,中國經濟在年底有望回升,四季度增速可能達到8%左右,但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不合理的深層次問題仍待破解,調結構上質量依然是今后經濟工作的重點,經濟回暖后應當預防一好遮百丑。
新增訂單回暖生產擴張
“11月份匯豐中國制造業PMI的終值創13個月新高,這得益於新增訂單回暖與生產活動擴張。” 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說,該數據傳遞的信號是:前期穩增長政策見效,拉動內需回暖,制造業活動在持續復蘇過程中。他表示,中國內地經濟正在逐步復蘇。
匯豐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產出回升,產出指數4個月來首次回到50以上,並創下13個月新高51.3﹔新訂單指數11月為50.8,較10月的51.2略有回落。新出口訂單則達到一年高點52.1,顯示需求回暖加快﹔成品庫存連續兩月下降,調查顯示與銷量上升有關。11月份,制造業廠商連續第二個月增加採購,原因多與新訂單量上升有關。採購庫存也因此在一年來首次出現回升。
經濟回暖與投資、出口和消費的好轉有關。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短期內經濟回升與國家投資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對歐美、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出口改善有關。同時,消費也在增長,還有今年以來金融支持力度也比較大,今年比去年的信貸和融資規模都有所增加。
當前利好指標令市場普遍對未來有了信心。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目前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面最壞時刻應該已經過去。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預計,今年四季度經濟將增長8%,全年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8%。連平稱,明年經濟將溫和增長,估計在8%-8.5%,之所以不會有大幅度增長,一是因為目前政策調整比較溫和,二是房地產調控不會全面放鬆。
未來發展面臨諸多挑戰
雖然經濟回升勢頭明顯,但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存在的內憂外患仍不容小覷。從外部環境看,商務部發布的一份報告分析稱,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仍然不足,外需低迷的態勢難有根本好轉。加上針對中國產品的貿易摩擦大幅上升,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極其復雜,實現進出口穩定回升還需付出巨大努力。
從國內看,連平表示,現在經濟好轉是短期的趨勢性變化,目前經濟發展方式不合理,結構不合理,中西部地區急需發展等問題還要解決。從中長期看,經濟增長是下了一個台階,未來增速超過9%的概率在減少,估計在8%左右。
有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經濟面臨有九大挑戰需要解決:經濟增速下滑帶來的挑戰﹔通脹長期化帶來的挑戰﹔經濟泡沫累積帶來的挑戰﹔經濟增長動力結構轉型帶來的挑戰﹔產業結構和區域結構調整帶來的挑戰﹔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帶來的挑戰﹔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增加帶來的挑戰﹔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惡化帶來的挑戰﹔改革阻力增加帶來的挑戰。
調結構上質量仍是主基調
針對當前經濟面臨的問題,專家指出,短期內穩增長政策要繼續發力,但更多的還是要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提高整個經濟運行的質量,否則未來經濟中速增長都難以實現。
楊德龍認為,明年宏觀政策的總體目標應該是“穩增長、調結構”,其中調結構是很重要的一點。原來的經濟增長模式是靠“高污染、高耗能、高資源性”三高行業拉動的增長,對出口和房地產嚴重依賴,但這種增長模式已經發展到頭,現在我們環境已經污染得厲害,低端產品的出口也佔了世界約40%的比重。
經濟增速回落有助於結構調整。連平分析說,需求旺盛、經濟過熱時,產能過剩的產業就有生存空間,而經濟增速降下來處於溫和狀態時,很多產能過剩、高污染行業的企業就會感到經營困難,說明他們正處於被調整時期,對整個經濟調結構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