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透露出了諸多未來經濟政策信號。接受証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學者認為,此次會議新意頗多,中國經濟未來將擺脫追求速度和規模的粗放式增長道路,更加重視結構轉型和改革的效用,同時把消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消費和投資應更好地結合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加快培育一批拉動力強的消費新增長點,促進投資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未來政策將促進消費升級。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此前政策文件大多強調拉動一批投資項目,這與過去中國經濟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驅動是密切相關的。在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要讓投資和消費良性循環,從投資和出口的國際循環轉到投資和消費的國內循環。此次會議把消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反映了中央對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決心。
“投資本身不是目的,它在再生產過程中僅僅只是一個中間環節。下一步應該更加強調消費和投資的結合。”范劍平認為,消費實際上也需要投資來予以支撐,比如擴大老百姓的汽車消費,離不開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民住房消費,離不開相關的基礎配套設施。投資和消費並不是對立的,在從生產社會向消費社會的轉型中,中國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勞動力成本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制造業的優勢會不斷下降,消費和服務的作用與地位會越來越突出。
范劍平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雙動力”將長期存在,即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主要靠消費和服務帶動,中西部地區很大程度上依然要依賴制造業和投資。“東部和中西部相結合,實際上是中國經濟同時扮演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角色,在擴大內需的目標下把投資和消費結合起來。”范劍平表示。
淡化“快”“增長”等用語
華泰証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向証券時報記者表示,此次會議很少提及“增長”這一主題詞,過去一直強調“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此次會議淡化“快”、“增長”之類的用語,這意味著未來中央經濟工作的重心將更多地放在調整結構和改革上面,政府層面已經承認和接受中國經濟進入中速增長時期這樣一個現實,政府對經濟“隻做預測、不定指標”,可謂新政新氣象,經濟政策的制定進一步向國際慣例靠攏。此外,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上,無論是“積極”還是“穩健”,市場都不應該僵硬地去理解,任何既定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往往都是隨實際的經濟運行情況和國際國內環境而相應地調整。
萬博兄弟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滕泰認為,此次會議沒有太多地強調“增長”,但這並不意味著增長不重要,經濟增長仍將是未來十年重要的主題。
“中國經濟未來十年要依靠城鎮化和改革進一步釋放增長動力,更加重視從供給層面釋放財富源泉。”滕泰認為,城鎮化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革可以解放生產力。在城鎮化和改革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處理好社會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等收入陷阱等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証券時報記者 付建利)
(來源:証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