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對於英國人來說,喝杯下午茶幾乎是大部分人雷打不動的習慣。因此在英國,國際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的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目前在英國,星巴克已經開設了300多家連鎖店。
然而最近在英國議會發起的打擊外企避稅運動中,星巴克的名字赫然在列。議會稱,這些外國企業每年避稅額度達到32億美元。很多英國人對此義憤填膺,甚至有人聲稱不會再到星巴克消費。
對此,處於矛盾焦點的星巴克努力申辯,稱納稅符合規則,稅收只是沒有落入英國人的口袋之中。英國對收不到稅的星巴克是否還能容忍?當前低迷的經濟環境中,英國對外企的"壓榨"是否合理?
英國有句諺語說Storm in a teacup"茶杯裡的風波",意思是"區區小事,不值一提"。而這一次發生在星巴克這咖啡杯裡的風波卻不是小事一樁。英國衛報的老牌記者Polly是最早揭發星巴克逃稅的記者之一,現在說起這事,她依舊義憤填膺。
Polly:沒有交夠稅款的公司必須被點名、他們應當感到羞恥。但是收稅員和這些公司私下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大公司成功說服收稅員少收稅,比如僅僅一年間,這些大公司的公司所得稅就銳減了60億英鎊。
而媒體的報道已經使得星巴克不能再私下解決這些問題。受歐債危機影響,英國經濟低迷,公眾看到一邊是政府為擺脫赤字推行財政緊縮而導致老百姓腰包漸癟,而另一邊一些外企獲利豐厚卻幾乎一文不出。不少氣鼓鼓的英國人已經開始拒絕喝星巴克了。
英國某咖啡店店長大衛:我覺得事情如果真的是這樣,也就是說他們不為利潤繳稅的話,那就屬於不公平競爭了。
這樣的討伐聲下,星巴克的高層也不得不乖乖的接受英國質詢機構的拷問。
"英國質詢委員會說:你們不願意告訴我們那6%的版權稅到哪去了!這應當有個細化的說明。"
"星巴克負責人說:我很願意告訴您這些錢去哪了。這6%全部到了阿姆斯特丹,在那裡我們有烘焙設施,阿姆斯特丹很多年來一直是星巴克歐洲、中東和非洲的總部。版稅的一半直接返回美國,理由是品牌的歷史發展、產品創新、店面設計體系等等,這大部分都在美國完成。版稅剩下的一半留在荷蘭支持那裡的總部運營。"
星巴克為什麼選擇荷蘭為總部?原來,在歐洲經營的企業可以將總部設在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任何一個國家,於是一些跨國企業通過取道低稅收國家申報納稅而保留更多利潤。比如,谷歌選取愛爾蘭和百慕大為主要基地﹔亞馬遜選擇盧森堡。
英國會計師理查德:我們正目睹著利潤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地區,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最終他們是想要的是改變那些利潤征稅地,而這才是發生這一切的動機所在。
雖然星巴克總裁霍華德·舒爾茨兩個月前還堅稱星巴克不交稅是因為在英國不賺錢,但是政府賬目委員會主席瑪格麗特·霍奇卻不信,她說:"外企在英國業務廣泛、利潤豐厚,在英國繳稅卻微乎其微甚至不繳稅,這對英國商業和那些持有股票的個人是恥辱。"
衛報記者Polly:公司所得稅的問題至關重要,這些國際大公司打擊的是我們對稅收體制的信任,可以想象很多人會問,這些大家伙都不誠實,我干嘛要誠實?所以這不僅是政治問題,也是道德問題。政府必須盡快著手解決。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