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台的限量的標准是不是也應該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是需要逐步的推行過程中,發現問題再做及時的補充和修改?
董金獅:任何的標准都不能一勞永逸的,法律在不斷的改進,標准也是一樣的,根據國際慣例,一般的標准的三到五年就要進行更新,國家過去的標准有些長達20年,甚至還有30年的標准還沒有更新,像白酒裡的塑化劑的問題,這個標准已經30年了。80年的標准,到現在30年了,才剛剛開始更新,它出現了很多問題。作為國家食品中農藥殘留最大限量這個標准的出台應該是個進步,但是還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去完善它,比如新的農藥不斷誕生,我們可能還要加進來,還有老的農藥可能過去認為是安全的,經過進一步的適用或者試驗以后証明是不安全的,有可能把它淘汰掉。同時檢測標准方法也在不斷的進步,用適當的方法來檢測這些農藥更科學,或者更先進也得進行調整,所以標准不是一勞永逸的,是個動態的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過程。
標准,一方面就是對它有要求,同時另外一方面也不可能在農產品當中一點也沒有。對於這次出台的,有2293個殘留限量,都是根據我國農藥殘留的田間實驗數據,還有居民膳食消費結構這樣一些情況,然后開展了風險評估進行修訂的。怎麼來評價這個標准,是不是足以應付現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面臨的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
董金獅:我們經常吃的事物確實比較復雜,就標准而言,對單個食品裡面的限量,在單個的物品或者食品裡面你合格的,但是如果你今天吃的事物比較復雜、比較多,農藥的殘留會累計的,食品添加劑也是有一個累計的效應。單一是合格的,加在一起可能就不合格了,所以這樣我們消費者在使用這些含有農藥的產品的時候還要選擇農藥殘留比較低的。另外對農藥怎麼進行檢測,國家有一個推薦性的標准,檢測很關鍵,光有標准怎麼檢測它的數據,各個地方的技術水平也不一樣,國家也推薦了一些針對方案標准。在檢測的標准方面,我覺得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提高,這樣才能得出的數據,能夠和我們消費者的需求能結合起來,當然還有很多問題,比如說除了農藥以外其他的有害化學成份的問題,也就是說對人體的危害不光是農藥,還有其他很多有害化學成份,包括食品添加劑或者非食品添加劑累加的效果還要進行綜合的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