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業雞吃了半個世紀 2000年速成時間縮至35天--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美國工業雞吃了半個世紀 2000年速成時間縮至35天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徐 康 本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

2012年12月08日07:42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編者的話:“45天速成雞”引發了消費者的驚呼和擔憂。人們想知道這些雞是否吃了太多激素甚至“問題飼料”才會如此“畸形生長”。這種“速成動物”作為工業化的產物,已經有近百年歷史。關於它的安全性、口感及食用價值一直爭議不斷。《環球時報》記者對“速成雞”利弊在多國進行了調查。

  美國工業化肉雞養殖始於上世紀20—30年代,但這種在當時被認為是先進的生產方式逐漸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2008年,由艾美獎得主羅伯特·肯納執導、歷時3年拍攝的紀錄片《食品公司》,以一個個令人震驚的鏡頭揭露了農業工廠真實的生產方式,擊碎了觀眾對美國食品的美好想象,並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激起美國民眾對天然有機食品的追求。

  在美國,普通超市裡賣的動物肉基本都是速成的。以速成雞為例,外形上雞不像雞。一隻雞往往重四五斤,雞胸更是碩大無比,看著像鵝。口感上,雞沒雞味,雞肉纖維明顯比農家雞粗,吃到嘴裡不香,味如嚼蠟。不過許多人認為,雞肉從奢侈品變成家常菜,工業化、規模化是最大功臣,口感的犧牲是必然代價。

  按照日本赫巴德協會和加拿大羅杰斯《麥克琳》雜志的數據,美國的肉雞生長周期呈越來越短的態勢,如新罕布什爾州奧爾波爾的赫巴德養雞場,其肉雞飼養周期在二戰時約為150天左右,採用科學育種、標准化飼料和“無窗化籠舍”后,1970年周期(從孵化至長到1.8公斤,符合投放市場標准)需53天,2000年前后已縮短至35天。如今則穩定在33-45天之間。如此高速生長,品種是關鍵,目前的肉雞品種是從150個品系的雞中反復育種改良而得。1945年開始,美國食品銷售大鱷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舉行了3次“未來雞”比賽,對肉雞進行評級,包括生長速度、飼料轉化效率和雞胸和雞腿肉量等。1952年,肉雞已經超過農家雞,成為美國雞肉的主要來源。1985年,美國肉雞消費量超過豬肉。1992年,肉雞消費量超過牛肉。到2010年,美國肉雞銷售量約為1670萬噸。2010年,泰森公司成為美國最大的肉雞生產商。

  由於受到泰森公司的阻撓,紀錄片《食品公司》想拍攝該公司肉雞生產工廠的計劃擱淺,為美國第三大肉雞生產商珀杜農場生產肉雞的卡羅爾女士勇敢地站出來,接受了採訪。卡羅爾戴上口罩走入雞舍。雞舍裡臭氣熏天,污穢不堪,數萬隻雞擠在一起。這些雞為了抗病都注射過多種抗生素,並因骨胳和內臟的發育跟不上胸部的發育,走不了幾步就摔倒,六七個星期是它們的生命歷程。雞胸大是因為肉雞公司根據美國人愛吃雞胸的特點,重新對雞進行了“設計”。牛的境遇也好不到哪裡。在一家牛肉生產廠,牛整天站在腳踝高的糞便中,吃不到草飼料卻成天吃玉米飼料,結果不少牛胃都出了毛病。近年來在美國流行並使多人致病甚至死亡的0157H7大腸杆菌,就與牛的這種飼養方式有關。不過,這些動物肉在超市裡被小塊分割,包裝精美,令人難以想象它們的來源。

  由於採用嚴格衛生管理和標准化飼料,現在的美國工業化肉雞的營養價值和衛生情況一般都能得到保証,“什麼都喂”、“飼料有毒”等說法是以訛傳訛。肉雞生產使用的是標准化配方飼料,“什麼都喂”不但喂養效果不佳,而且成本反倒比飼料更高,是得不償失、無利可圖的。“生長激素”也是子虛烏有(優選肉雞品種的生長速度已非常快)。不過飼養過程中大量喂食抗生素的情況是十分普遍的。有報道稱,加拿大肉雞孵化廠給小雞注射用來治療多種人體感染的頭孢菌素類藥物。2009年,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發現,肉雞孵化廠可導致人對這類抗生素產生抗藥性。著名醫療雜志《柳葉刀》說:“不斷有証據表明,臨床使用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起作用,原因是養禽業大量使用該藥物。”卡羅爾說,雞吃了抗生素,人再吃雞,抗生素也就傳給人。因為常年養雞,她對所有抗生素都過敏。▲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