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政府應是“助產士” 經濟發展需有為政府--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林毅夫:政府應是“助產士” 經濟發展需有為政府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8日在此間表示,從中國等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經濟發展需要一個有為的政府。林毅夫是當日在山東大學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學年會上做如上表述的。
2012年12月09日11: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8日在此間表示,從中國等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經濟發展需要一個有為的政府。政府更多的角色應該是“助產士”而非“永久保姆”。

  林毅夫是當日在山東大學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學年會上做如上表述的。

  他在本次年會上進行了題為《新結構經濟學:反思發展理論和政策的框架》的主題演講。林毅夫首先介紹了他所提出的新結構經濟學。他認為新結構經濟學是對現有經濟學理論框架的反思,為的是增加對經濟發展的理解和對政策的影響。

  他認為,中國未來繼續發展生產力的唯一辦法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土地上了解中國現實,而不是取經西方的經驗和理論。在他看來,西方的經驗和理論作為激勵還可以,但絕不可以作為解決中國問題的藥方。

  林毅夫強調,經濟學家和決策者需要了解中國這塊土地背后真正的邏輯,而不是根據書本講的原因找出路。他說,中國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以后,改革已進入深水區。

  他以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的改革開放為例,當時普遍認為“社會主義計劃體制效率不如市場經濟體制,但最糟的經濟體制是雙軌制”。中國改革后,不時有人預言中國崩潰,因為中國沒有按照西方的共識進行改革。但30多年過去,中國經濟穩定快速增長。越南也走中國式雙軌制,經濟取得穩定和快速發展,柬埔寨、老撾等也做過類似的成功改革。

  這些經濟發展和轉型做得好的國家和地區都不是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因此世界銀行做出了反思。世界銀行在反思中發現,東亞經濟之所以比較成功,是因為出口導向、政府干預,同時政府對市場經濟體制是友善的。

  但是林毅夫認為,世界銀行的反思中隻有原料,沒有食譜,沒有幫助發展中國家的具體建議。因此,他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林毅夫介紹說,按照新結構經濟學發展,必須有市場經濟和一個有為的政府。

  林毅夫說,經濟要發展,社會水平要提高,就要改變產業結構水平,就需要工業和技術產業結構不斷變遷。而且在變遷過程當中,必須改善各種基礎設施,這是企業本身無法獨立完成的,需要政府協調和改善,以使產業升級順利進行,或由政府直接來做。

  中國經濟學年會歷經10余年發展,已成為中國經濟學界交流思想、探討問題的重要論壇。共有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內的15個理事單位組成。本屆中國經濟學年會歷時3天,共有中外300多位經濟專家及學者參會。(完)

(責任編輯:王靜、賀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