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支持浙商創業創新 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杭州:支持浙商創業創新 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2012年12月11日13:04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在經濟下行、區域競爭等多重壓力下,各地普遍面臨如何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難題。對此,浙江省提出“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支持、引導和服務浙商群體創業創新。杭州市更是在思路上進行創新,即突出杭州優勢,強化轉型升級,著力解決后顧之憂,實現政策疊加、機制創新、資源整合和跟蹤服務,在為浙商創業創新提供良好平台和支持,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增添新動力等方面,走在了浙江全省前列。杭州市在支持浙商創業創新工作中,最值得肯定的是在優化環境上下功夫,在與浙商組織的互動上化心思。

打造支持浙商創業創新的政策窪地

浙江自然資源匱乏,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中,面臨過於依靠物質資源消耗,產業層次低、布局散、競爭力弱,企業主要依靠低成本、低價格競爭等問題。浙江省意識到,解決這些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經濟轉型升級。3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証明,浙商是浙江最大的資源和財富。去年10月首屆世界浙商大會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支持浙商創業創新列為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

作為省會的杭州市,與浙江其他地市相比,擁有經濟發展質量好、經濟發展活力強、科技創新能力強、城市宜居環境好和政府服務能力強等優勢。杭州市除了召開會議廣泛動員、出台工作意見、建立工作機制和營造濃厚的支持浙商創業創新氛圍以外,市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帶頭聯系沈國軍、郭廣昌、章鵬飛、徐群、張國芳、張國標等10位知名浙商所投資的項目。杭州市認為,吸引浙商回歸,不僅需要走“親情”路線,更需要為浙商創業創新提供重要發展機遇和強力保障,這就要求在支持政策、體制機制、創業環境、優質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營造務實高效政務環境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加強政府績效管理,破解體制機制和要素制約因素,激發創業與創新活力。要求各地各部門齊抓共管,深化改革,合力攻堅,努力在全市營造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務實高效的政務環境,實現經濟發展項目和招投標項目審批“兩個提速”,實現群眾對政務環境效能投訴和行政審批領域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率“兩個降低”。

據杭州市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以下簡稱“杭州市經合辦”)主任董祖德介紹,杭州市政府把支持浙商來杭創業創新與城市發展戰略相結合,制定出台了“1+13”政策,其中“1”為市級層面制定的《關於支持浙商創業創新促進杭州發展的若干意見》,“13”為13個市直屬單位研究出台的13項相關配套政策,包括總部激勵、科技創新、人才引進、財政扶持、稅收優惠、用地保障、投融資、生態環保、綜合服務、產業和投資引導等。

在此基礎上,還推出了幾項具體舉措。一是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支持浙商創業創新各項政策的落實。二是強化要素保障,著力破解土地、資金、能耗等瓶頸制約,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為優勢企業和項目騰出發展空間。三是優化服務環境,圍繞浙商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創新服務方式、拓寬服務渠道、提高辦事效率,努力使廣大浙商安心創業、舒心生活。四是強化親情感召,進一步營造親商、安商、扶商的濃厚氛圍,讓回鄉浙商有更強的歸屬感。

“回歸有利於自主創新,有利於轉型升級,有利於把我們多年在外打拼所積累的經驗、技術、技能、市場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利用價值最大化。回歸投資,是創新轉型的極佳契機,是創新轉型的強勁動力,能使我們創新轉型的願景成為可能,變成現實。”上海市浙江商會執行會長張國標認為。他的公司在全省各地獨立完成或與其他浙商抱團合作完成投資項目共8個,涉及港口物流、新型建材、日用五金、商業地產、電子商務、文化事業六大領域,投資額160億元。這些項目大多已為浙江省或杭州市重點建設項目。

在深圳創業的杭州籍企業家胡惠康、盛小木、徐國恆等,回鄉投資了富春永安生態休閑綜合體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領先的生態、運動、文化、休閑綜合體。徐國恆告訴調研組,選擇將杭州作為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個“創業地”,除了家鄉情結和永安山本身的生態、產業環境外,當地政府全程“保姆式”服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麼大的項目,從開始洽談到總體規劃通過評審,前后不過半年時間。”徐國恆說。

加強同各地浙江商會的互動與合作

商會組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優化資源配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橋梁與紐帶。在浙商創業創新工作的初創之年,如何快速形成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流來全面推動此項工作,加強與各地浙江商會的全方位合作交流與互動,是加速推進浙商創業創新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杭州市的一大創新舉措。

杭州市經合辦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與各地浙江商會共謀發展、共拓市場、共構平台、共建機制。截至目前,與全國各地29家浙江商會簽訂了支持浙商創業新工作合作協議書。約定每年至少互動走訪一次,相互通報情況、交流工作,共同研究推進工作、加強合作的具體舉措。同時,雙方互相鏈接對方網站,寄送期刊,建立信息交流機制。今年以來,杭州市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武漢、南京、蘭州和青島等10多個城市與浙江商會互動。杭州市經合辦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及時通報杭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重大發展戰略調整、重點招商項目信息等情況,幫助各地浙江商會及時掌握情況、把握機遇和尋求商機﹔各地浙江商會利用各種渠道幫助宣傳推介杭州政策法規、投資環境和項目,調查掌握並及時通報當地浙商回歸創業和所在地企業到杭州投資發展意向,便於杭州市經合辦及時跟進做好服務對接工作。

此外,還建立了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各地浙江商會積極協調當地有關部門,對杭州企業“走出去”發展的重點項目實施重點跟進服務,幫助“走出去”重點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出效﹔杭州市經合辦充分發揮協調能力,為浙商回歸引進項目全程提供高質量服務,有力推進浙商回歸重點項目在杭快速落地、盡早投產、健康發展。

據了解,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成為杭州市吸引浙商回歸的主戰場,三大區域回歸引進項目到位金佔全部到位資金的93.38%。8月10日,應杭州市政府邀請,上海市浙江商會會長議事會在杭州召開。隨后上海市浙江商會成立了“回鄉投資委員會”,提出實施“在滬浙商回歸發展五年千億投資計劃”。4月6日,山東省浙江商會回歸座談會在杭州舉行。會后,山東省浙江商會組織部分會員,就總部遷移、光電項目、生物科技等項目,與杭州市達成了合作協議或意向。5月25日,“全國浙商會長杭州行”期間,山東、河北、上海、北京、天津等15家省外浙江商會聯合倡議廣大浙商朋友響應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感召,積極來杭州創業創新,在杭州建設浙商總部中心、浙商科技城、浙商總部研發中心等等。10月份,杭州西湖博覽會期間,全國29個浙江商會會長再次應邀來杭參加西博盛會和投資考察活動。6月19日,杭州新天地·東方茂(Est Mall)奠基儀式在杭州下城區新天地項目現場盛大舉行,這是一座36萬方體量的城市綜合體,集商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於一體,包含了大型購物中心、創意辦公核心區、商業商務區、高星級酒店、SOHO/LOFT商住區、休閑娛樂等多個功能區,總投資超過30億元。是上海市浙江商會響應浙江省委省政府回鄉投資號召今年在杭州的第一個項目,也是杭州市在外浙商抱團回歸的標志性工程之一。浙江省省長夏寶龍親自出席了奠基儀式。

各地浙江商會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宣傳杭州的投資創業環境,推介杭州的產業特色和城市品牌,為廣大浙商來杭投資牽線搭橋、協調溝通、提供服務,不僅引進了大量資金、項目、技術和人才,而且帶來了新理念和新思路,已成為推動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截止10月底,杭州市通過各地浙江商會組織牽線搭橋引進的項目340個,涉及總投資161.29億元。

實現浙商再創業與經濟轉型的雙贏

通過在外多年的發展,浙商群體已經積累了相對雄厚的資本,但此前大多集中在傳統行業。而隨著自身規模和內外環境的變化,尋找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的新出路,正是浙商轉型的需要。很多浙商都有這樣的感受,回歸創業,不是單純地把企業搬回來,這樣肯定會水土不服。他們迫切需要投資結構調整、實施品牌戰略,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於尋求發展創新型經濟的機遇。

創新型經濟是未來提升城市價值的發力點。杭州具有發展創新型經濟得天獨厚的優勢,阿裡巴巴等創新型企業眾多、高端人才集聚。杭州市政府把發展創新型經濟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之一,地方財政(市本級)支出科技經費佔比達7.57%,專利授權量已連續五年穩居省會城市第一、副省級城市第二。符合條件經認定的新引進浙商總部企業,補助200萬元到500萬元……。杭州的優勢及市政府的重視,對於企業家來說,是再創業的絕好契機。

浙商回鄉,是企業自身轉型再創業的需要,也是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經營理念的合理流動,更是增加有效投入,振興實體經濟,進而改變人口和社會結構的新藍海。因此,浙江產業升級需求與浙商投資訴求,在“回歸”上找到了最佳契合點。

調研組了解到,來杭浙商投資大多放在旅游休閑、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一些企業將總部、研發設計等戰略性機構搬回杭州﹔來杭創業的浙商也大多帶來高端人才、先進技術和項目。“杭州是浙江的杭州,更是世界的杭州。”作為浙商回歸的帶頭人之一,上海浙江商會名譽會長、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對杭州打造全球浙商中心充滿信心。

浙商的回歸,為杭州市經濟企穩回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今年1-10月,杭州共引進浙商回歸項目到位資金268億元,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的94.04%,總額位居全省第一。截至9月底,浙商來杭投資總部經濟項目7個,到位資金39.04億元,佔項目總到位資金的15.36%﹔世界、中國500強企業投資項目12個,到位資金32.26億元,佔項目總到位資金的12.69%﹔重大產業項目18個,到位資金62.89億元,佔項目總到位資金的24.74%,重大科技人才項目和機構118個,到位資金19.34億元,佔項目總到位資金的7.61%。今年1至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992.18億元,同比增長9.5%﹔自主創業態勢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2523.78億元,同比增長12.4%,增幅高於規模以上工業6.2個百分點,新產品產值率24.2%,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創出歷史新高。(執筆:金雄偉 人民論壇)

(責任編輯:值班編輯、李海霞)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