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上周末國家統計局數據釋放的經濟復蘇信號,海關總署昨天公布的外貿數據稍顯寒意。新公布的今年1-11月外貿情況顯示,11月我國進出口數據均低於市場預期,其中出口同比增長2.9%,低於上月的11.6%和市場此前預期的9%,顯示未來經濟進一步復蘇之路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數據
11月出口同比僅增2.9%
據海關統計,1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391.3億美元,增長1.5%。其中,出口1793.8億美元,增長2.9%﹔進口1597.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貿易順差196.3億美元。
1-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500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5.8%。其中出口18499.1億美元,增長7.3%﹔進口16503.7億美元,增長4.1%﹔貿易順差1995.4億美元。
分地區和國家看,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出現了少有的負數,同比負增長2.6%,大大低於上月的11.0%,對歐盟的出口則進一步下滑至-18.0%,再次跌入兩位數區間,也低於上月的-8.1%。
不過對香港、東盟以及台灣地區的出口則分別同比增長35.2%、19.3%以及27.9%。根據進口量統計,中國11月原油和鐵礦石進口同比增長3.0%和2.5%,低於上月的13.8%和13.0%,但大豆進口同比下降了27.0%。
□探因
短期海外有效需求弱復蘇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分析,11月份出口同比增速放緩至2.9%,根本原因在於短期海外有效需求仍處於弱復蘇格局。在目前歐美經濟整體處於去杠杆的結構調整周期裡,海外實際有效需求並未真正改觀。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認為,近期出口增速的波動,受工作日變化和基數效應的影響。此外,美國洛杉磯和加州港口11月27日-12月4日罷工,也有影響,這兩個港口佔據美國進口量的40%。而受罷工預期影響,可能導致美國進口商將一些進口提前到了9月、10月。
進口方面,交行報告認為,11月份進口同比與去年同期持平,可能反映受政策時滯影響,近期穩增長舉措與換屆因素對生產的短期刺激效應可能大於市場內生的恢復作用,國內需求回升尚欠穩固。從分項數據看,原油進口數量的同比增速大幅回落約11個百分點,從而拉低11月份進口總金額。
□預測
年內外貿仍將維持回升態勢
交行預計,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實質性的外需回暖仍需時日,因而短期出口不太可能大幅增長,增速仍將是漸進趨穩,預計2012年12月出口同比仍將處於個位數低增長﹔但隨著未來國內投資項目的進一步上馬,交行預計12月進口同比可能略有回升。總體來看,年內外貿仍將維持回升態勢,考慮到國內需求企穩對進口增速的拉動作用,預計12月貿易順差可能略有擴大。
全年貿易增長目標恐難完成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表示,按照目前的外貿表現,今年全年貿易增長10%的目標恐難完成。澳新銀行預計,今年中國出口將增長8%,進口將增長5%,進出口相抵,中國將大約出現2200億美元的全年順差,這將大大高於去年的1580億美元。
劉利剛表示,未來隨著財政支出力度的加大以及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上馬,中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將在來年存在著一定的上升空間。但對出口的表現則難以冀望太高,這主要是因為中國出口競爭力的相對下滑以及較高的基數,將阻礙中國出口增速重回兩位數。
□政策建議
應當推進全方位結構性改革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軍認為,外貿數據明顯弱於預期,表明內外需疲弱的態勢未根本改變,也再次印証中國經濟的復蘇仍是緩慢且溫和的。
劉利剛認為,中國不斷下降的人口紅利,加上“入世”效應的遞減,都表明外貿將難以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增長動力。這促使中國需要調整貿易政策,也需要推進全方位的結構性改革以獲得“改革紅利”。(記者馬文婷 高晨 錢衛華)
(來源: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