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有2.5億多農民工工作、生活在城市,但卻徘徊在城市大門之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為重要任務抓實抓好”,伴隨著全球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進程,“市民夢”距億萬農民還有多遠?
“市民化”將有效促進城鎮化
來自河南周口地區農村的高春愛,一家4口人已在廣州工作和生活10多年了,但戶口還在農村。高春愛的兒子今年26歲,從未想過回老家種地。資料顯示,像他這樣的“8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佔我國農民工群體的近一半。高春愛家的4畝承包地一直由60多歲的公婆耕種。
推進城鎮化所引發的問題已成為中國的現實考驗。中央黨校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分析指出,我國城鎮化水平為51%多,但由於農民“市民化”政策的滯后,致使我國城鎮化水平比發達國家低20%至25%。
城鎮化的相對滯后使吸納就業的第三產業難以充分發展,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滯后國際20個百分點,吸納就業比例滯后國際30個百分點。
“市民化”將是促進“城鎮化”進程的有效“加速器”。周天勇預測,未來30年,中國農村還將有4億到5億人口向城市轉移。業內人士認為,城鎮化將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最大后勁,也將改變現有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
農民工成為“城裡人”有多難
高春愛一家是眾多生活在城市裡的農民工群體的縮影。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201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年度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5278億人,相當於城鎮總人口的23%。
農民工夢想著享受到“城裡人”的同等待遇。在北京打工的楊懷英來自甘肅農村,因為孩子必須回原籍參加升學考試,她前年帶著一雙兒女回了老家。今年12月,她又重新回到了北京。楊懷英看到了國務院下發的農民工子女可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報道,盼望著兒子能參加兩年后的中考。
隻有實現了農村人口“市民化”,才能放開捆綁中國城鎮化發展的繩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教授指出,“市民化”才能將農村剩余人口轉移出去,給農業現代化規模生產提供條件﹔才能為城市輸送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才能為工業發展、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基礎需求。
為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僅是“重要任務”,而且要“抓實抓好”。
“市民化”門檻卡在哪
看不起病、工傷、失業、養老沒有保障,是農民工融不進城市的第一道門檻。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公報顯示,2011年年末,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人數為4140萬人,隻佔農民工總數的約六分之一。
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公司董事長張全收舉例說,深圳養老保險需交15年以上才能享受深圳市的養老待遇,社保跟著農民工轉移非常困難,有95%的農民工離開深圳時,選擇退保。
看病也是如此。農民工在城鄉之間流動時,跨制度、跨地區醫保關系無法轉移,無法異地就醫結算,政府部門正在推進異地就醫信息和醫保資金的全國聯網。
城市入學難、回原籍中考和高考等問題,是農民工邁不過去的第二道門檻。據統計,中國2.5億多農民工背后,有超過1500萬名的子女群體﹔高企的房價使農民工在城市裡擁有一個能容納一家老小的“家”遙不可及﹔而無法流動的戶籍制度,成為把農民工屏蔽在城市之外的最堅實的一堵牆。
讓農民放心“市民化”
河北省井陘縣康庄村民小組組長馬彥林說:“農民擁護城鎮化,我們也想過上冬天有暖氣的日子。但家裡的口糧田不能放棄,找不到活干時,起碼有吃有喝。”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特別強調,城鎮化不是簡單地“趕農民上樓”,國家要出台保護農民在農村的財產同價轉移進城的機制,嚴禁低價剝奪農民的財產。土地立法重點要轉向維護農民土地的合法權益。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強調,“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要求“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周天勇呼吁:“迫切需要將發展小企業上升為關系到國家前途命運的最高級別國策,盡快制定戰略規劃。”他分析指出,小企業容納勞動力多,可富裕人民,安定社會。他建議政府部門放鬆市場准入,減少稅負,清理收費,嚴緊亂罰款,扶持小企業生存、發展、興旺。
許光建建議,要逐步改革戶籍和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實現人口的自由居住和遷徙﹔周天勇建言,對事關百姓看病、養老、失業、工傷等生活保障的社會保險,可由目前的“繳費”改為強制性交稅,及時用於公民的社會保障需求。
當億萬農民在城鎮實現安居樂業時,農民的“市民夢”才夢想成真。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