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地王”頻出,國土資源部坐不住了。12月18日,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要求各地要採取分割出讓、綜合競標、配建競標、提高付款難度等方式,避免出現“地王”。
與此同時,國土部還對典型案例、重點對象採取公開調查。而近期剛剛出現的南京“地王”,同時也是今年截至目前的全國總價地王——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濱江2號地塊被列為首個調查對象。該地塊的競拍得主為中冶置地。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在樓市呈現回暖之際,土地市場的火爆無疑增加了市場的看漲情緒,而國土局的表態正有“潑冷水”和預警之意。如果土地市場明年繼續升溫,定將成為政府調控的重點對象。
調查“地王”意在“滅火”
11月的土地市場打破了沉默,顯得尤為熱鬧。11月27日,北京、上海土地市場同日出現“地王”,樓面價均超過3萬元/平方米﹔11月28日,深圳新的總價“地王”誕生﹔11月30日,南京一舉摘得全國總價“地王”。
而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11月包括北上廣深在內的10個典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為663億元,環比增長23%,同比增長0.4%,創下近16個月新高。同時,11月土地成交均價為2580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8%,同比增長10.1%,創22個月新高。
與地價的持續上升勢頭相呼應的現象是房價也呈現出回暖勢頭。12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顯示,11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達到53個,創年內新高﹔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平均環比指數為100.26,漲幅同樣創年內新高。
“市場交易的活躍顯然給調控形成了壓力,目前的輿論氛圍也是看漲居多,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為管理部門,國土部肯定要出來表態。”上海中原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時表態可以讓市場堅定調控不放鬆的信心,同時也對房地產商以及地方政府敲一個警鐘,推地、拿地時要注意市場效果和輿論導向。
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廖永林表示,要對典型案例、重點對象採取公開調查。而今年的全國總價“地王”南京市下關區濱江2號地塊毫無意外地成為第一個公開調查對象。
資料顯示,11月30日,中冶置業佔98.52%股權的南京臨江老城改造建設投資公司以底價56.2億競得了下關區濱江2號地塊,也成為了年內全國新總價地王,樓面價為7753元/平方米。
不過,記者了解到,除全國總價地王這一因素以外,中冶置業“中獎”可能還與其之前拿下的兩塊土地被質疑違規有關。資料顯示,中冶集團已於2010年9月19日拿下了毗鄰濱江2號地塊、NO.2010G32以及G33號地塊,但是兩年過去,該地王項目僅是在7月份舉行了一場開工儀式后就再無進展。對此,多家媒體曾質疑中冶假開工。
土地市場或成重點調控對象
宋會雍認為,濱江2號地塊的調查僅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如果繼續升溫,土地市場可能成為明年中央調控的重點對象。
廖永林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說,國土部將出台一系列措施,遏制“地王”抬頭,以穩定市場預期。
天津中原地產總經理殷則環則對記者表示,從國土部發布會上的表態來看,仍是換湯不換藥,只是在推地的方式上有所“婉轉”。
記者了解到,除了公開調查地王之外,廖永林介紹的遏制“地王”抬頭的方式主要有:首先,對總價較高的地塊,將實行分割處理,劃為多宗地供應。其次,對地段較好、單價較高的優質地塊,則綜合採用多種競價方式,或招標出讓,或提高付款難度,或與條件較差的土地“捆綁”供應。殷則環認為,這些只是減少“地王”出現,降低輿論壓力的方法。
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表示,“目前來說,土地市場和房價之間還是一個溫和上漲的關系,並不會出現上一輪似的暴漲,即便如此,還是會成為政府調控的一個對象。”
不過,宋會雍認為,如果把房價上漲怪罪於土地市場,那土地市場只是一個“冤大頭”。“房價並不是由土地市場決定,相反,應該是房價的上升決定土地市場的回暖。最近土地市場的回暖就與房價有關”。
殷則環表示,中央政府會強調調控土地市場,但最終的落實還是在地方政府手中。“降地價肯定會損失地方政府的收益,因此,地方不會願意這樣去做。中央能做的就是增加新的土地供應,比如一些非耕用地進入市場,通過增加新的土地源,以此來減少爭奪現象。另一個辦法就是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應,通過減少終端需求來減少土地市場的需求”。
薛建雄認為,中國的土地市場發展還不成熟,地價很容易受到房價的影響而出現極熱極冷的狀況,如果下一步要進行土地市場調控,那麼應該重點考慮如何讓地價和房價實現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