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加快推進現代流通發展 不斷完善市場流通體系--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2012年商務工作年終述評之一推動現代流通發展  努力構建擴大消費長效機制

商務部:加快推進現代流通發展 不斷完善市場流通體系

擴大財政扶持資金規模,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試點、公益性流通設施、農產品和農村流通體系、流通信息化、生活性服務業、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中小流通企業發展、綠色流通等方面建設。支持24個城市開展再生資源回收試點工作和12個省開展區域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設,支持13個試點省市開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體系建設、10個試點省市開展二手車交易市場升級改造。
2012年12月27日15:12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2月27日電 近日,商務部網站刊發《2012年商務工作年終述評之一推動現代流通發展 努力構建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報告顯示,2012年,商務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總體部署,按照“抓政策、建體系、搭平台、促重點”的工作思路,加快推進現代流通發展,不斷完善市場流通體系,進一步發揮流通引導消費、創造消費、保障消費的功能,提升消費對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出台促消費政策

  加強部門間協調溝通,報請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2]39號)、《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國辦發[2012] 47號)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

  一是規劃政策。將商業網點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鄉鎮商業網點建設納入小城鎮建設規劃,明確了新建社區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得低於社區總建筑面積的10%的政策規定。

  二是稅收政策。免征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城鎮土地使用稅和產稅,免征蔬菜等鮮活農產品流通環節增值稅,落實家政服務企業免征營業稅、總分支機構匯總納稅等政策。推進營改增試點,擴大提高營業稅和增值稅起征點的適用范圍。

  三是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扶持資金規模,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試點、公益性流通設施、農產品和農村流通體系、流通信息化、生活性服務業、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中小流通企業發展、綠色流通等方面建設。

  四是土地政策。鼓勵利用舊廠房、閑置倉庫等建設符合規劃的流通設施,經批准可以協議出讓方式為舊城區改建搬遷的流通企業安排用地,鼓勵以租賃方式供應流通業用地,支持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

  五是金融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型流通企業上市融資、務融資及設立財務公司。完善消費信貸政策,支持新型消費產業和新型消費市場發展。鼓勵保險機構開發鮮活農產品保險產品。

  六是減費政策。降低銀行卡刷卡費率,推進工商用電、用水同價。取締各種違規及不合理公路收費,降低收費標准。

  二、構建促消費體系

  近年來,商務系統著力通過建立和完善現代流通體系擴大消費。

  一是完善促進便利消費的流通體系。在農村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重點項目,標准化農家店已覆蓋75%的行政村。在城市加大社區商業建設,新建改造城市便民菜市場已覆蓋20%的城市。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和“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促進電子商務普及應用,引導網絡購物等新型消費業態健康發展。引導流通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簡化手續,降低個人信用消費成本。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零手續費、零首付、低利率”的信用消費優惠政策試點。

  二是完善促進實惠消費的流通體系。在9個城市開展現代物流技術應用和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在36個城市開展了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和“南菜北運”、“西果東送”試點等工作。改造提升了7家農產品批發市場,41家農貿市場和164家農產品流通企業的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在40多個大中城市開展“農超對接”。推動20多個省市開展蔬菜“直供直銷”試點。在大城市普遍實行“農批對接”。在主要產銷區建設了65個產地集配中心和12個銷地交易配送專區。

  三是完善促進熱點消費的流通體系。積極擴大品牌銷售,確定了一批品牌促進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和品牌消費集聚區聯系點。繼續組織實施“振興老字號工程”,累計將1128個老字號品牌列入中華老字號名錄。擴大居民服務消費,累計支持164個大中城市建設家政服務中心,培育近300家運作規范的家政服務企業,培訓家政服務員約100萬人。“早餐示范工程”共支持新建或改造99個主食加工配送中心、1.8萬多個固定早餐網點。推進融資租賃、典當、拍賣業發展。

  四是完善促進循環消費的流通體系。支持24個城市開展再生資源回收試點工作和12個省開展區域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基地建設,支持13個試點省市開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體系建設、10個試點省市開展二手車交易市場升級改造。確定249家企業作為第一批流通領域節能環保“百城千店”示范企業。組織開展三綠工程示范項目試點工作,推廣綠色採購,培育綠色市場,引導綠色消費。

  五是完善促進安全消費的流通體系。在35個城市和5家企業積極推進肉類、蔬菜、中藥材、酒類流通追溯體系建設。組織開展打擊侵權假冒活動,健全市場監管和“放心肉”服務體系。開展生豬定點屠宰資格審核清理工作。大力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在10個城市開展商務誠信建設試點,會同15個單位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活動。

  三、搭建促消費平台

  搭建以企業為主體,突出公益性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宣傳科學消費和誠信經商理念的促消費公共平台。

  一是搭建全國促消費平台。2012年4月至5月間,圍繞品牌消費、信用消費、網絡購物、綠色消費、餐飲消費五項內容,組織開展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8萬多家參加活動的企業實現銷售額3280億元,同比增長16.1%。

  二是搭建特色促消費平台。各地充分調動行業協會、相關企業的積極性,利用節假日期間傳統旺銷時節,根據當地消費升級特點、產業發展優勢、地方特色文化風格特點等,因地制宜地開展豐富多彩的促消費活動,2012年,商務部重點支持70個地方政府部門和全國性行業協會舉辦的大型特色促消費活動。如上海購物節期間,489家大中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46億元,同比增幅高於全市限額以上企業3.9個百分點。

  四、加強促消費信息引導

  一是擴大監測范圍。不斷完善城鄉市場監測體系、擴大監測范圍,調整樣本結構,增強樣本代表性。目前,監測體系報送數據樣本企業3萬多家,覆蓋全國332個地級市、2108個縣。

  二是及時預測預警。完善了重要商品預測預警系統及“商務預報”四級信息平台,建立重要商品指數體系,組建了專家和基層特約聯系員隊伍。密切關注重要商品市場供求、價格等走勢情況,及時研究分析和發布供求及價格預警信息,引導生產消費。

  三是拓寬發布渠道。每日發布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信息,每周通過電視、報紙、手機短信等方式發布市場行情。“商務預報”網站日均訪問量超過1000萬次,年均發布信息35萬條。

(責任編輯:財經實習、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