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 楊迪)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財經戰略年會2012”29日在京召開。本次年會以“十八大后的中國:深化改革 創新發展”為主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發表了講話。
李揚表示,在當前情況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主要渠道或者是主要的關鍵點有七個方面,第一個是配合的態勢,叫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第二是國債政策,這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傳統的配合領域﹔第三是中國進一步城鎮化過程當中的投融資問題﹔第四是社會保障﹔第五是財政和金融之間的資金聯系問題﹔第六是外匯儲備的管理問題﹔第七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問題。在“十二五”規劃當中,顯著的提到了要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這應當作為財經院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個重要的任務。
全文如下: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財經院成立一周年,我到社科院的時候先來財貿所,就是財經院的前身。剛才介紹這麼多人沒有我,是因為我在財貿所什麼位置都干過,就是沒有干過所長。后來我和江小涓兩個人都任副所長,他當財貿所所長。這個不妨礙我對財貿所的感情。
我到財貿所的時候叫做財政金融研究所,就是財政和金融合在一塊。我先做助研,然后副主任,主任。我們財貿金融研究室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一個協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討論作用。宏觀調控體系主要是兩大體系,一個是財政體系,一個是貨幣政策體系。但是從歷史上一直到現在,這兩大政策體系基本是互相並不特別密切的來往,獨自在做決定。既然你的調控對象都是宏觀經濟,就是彼此影響的,而且是彼此需要照顧的,因此從一個科學體系的角度來說是需要內恰,就是互相之間不矛盾。但是我們國家始終沒有很好的協調機制。朱?基當總理的時候曾經想建立協調機制,當時有人建議,發達經濟體當初叫發達國家,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有很多的協調機制,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協調機制,財長和央行行長每個星期一去吃早飯,於是大家就有一個非碰頭機制。說這個事情都讓你們捏好了我們來畫圈是不是?這個問題很清楚揭示中國決策體系以及體系當中出現的問題,所以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有組織的有效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機制和體制。但是這兩個必須在一塊的,所以我到財貿所來之后,第一個會就是由財貿所牽頭,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和財政部的財政科學研究所共同舉辦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研討會,我的印象是開了七屆。
每次會議是周密的,而且是兩方都做研究的研究機構出面,雙方的意見哪怕非常不同,也能夠心平氣和的進行交往。我感到財貿所功能非常強大,非常有作用。所以迄今為止是兩大部門進行交往的接觸點就在社科院,就在財經院,所以我希望我們今后能夠發揮這樣的優勢,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的問題能夠更深入的進行研究。
好在“十二五”規劃當中,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裡,以及在李克強副總理的講話裡,都顯著的提到了要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這樣的事情就應當當做我們財經院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個重要的任務,今后我們能夠在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提供一個平台大家共商國事。
我們大致的理了一下,在當下的情況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主要渠道或者是主要的關鍵點在哪裡呢?大概有七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配合的態勢,叫做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就是一個態勢。當然這個態勢本身含義已經不太清楚了,這樣一個態勢的表述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形成,我參與了這個過程。當時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我們要實行一些政策來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所以財政部率先提出我們要積極的財政政策。講了之后,國務院讓人民銀行有一個表態,你們是什麼貨幣政策。我當時在人民銀行做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我比其他委員更多的參與他們的活動,就討論,項部長說積極了,我們不能說積極,於是想來想去就搞了一個穩健。然后朱總理說穩健是什麼意思,穩健也是積極,積極也是擴張,所以當時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財政政意思是雙擴張。但是這個表述到現在一直沒有變化,現在又是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但是背后的態勢並沒有很清楚的揭示出來。在這樣一個搭配表述下,我們容納過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擴張的貨幣政策,也有從緊的財政政策和擴張的財政政策,總之已經變成了一個形容詞。如果要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恐怕不要用積極穩健這種詞,第二要研究他們之間配合的模式。 迄今為止,這個配合是我們不自覺的。
舉例來說,在07年,這次危機之前,各部長開會,當時財政部說我們是喊擴張的,理由是財政赤字有多少。人民銀行說我們是擴張的,但是仔細看一看,當時財政政策已經相當的緊縮了,財政赤字固然還保持著一定的規模,但是財政部在人民銀行的國庫存款巨額的增加。雖然說我們是用赤字的方式籌集了很多的資金,但是有更多的資金放在國庫之內,所以總體來說是一個很緊縮的。當時參會財政部副部長說我們事實上是無意間支持,所以過去這些事情主要想說這個事情非常重要。而且迄今為止並沒有得到非常准確的表述,下一步今后五年十年必須提高到一個科學的水平上,當然涉及到行部的關系,但是我們社科院要理所當然繼續發揮居中協調、居中把大家組合在一起的作用。
第二是國債政策,這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傳統的配合領域。國債政策就其籌資而言是財政政策,但是它的影響是貨幣政策,因此關於國債政策就必須要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有這麼一些情況是要確定的,第一籌資的規模,傳統上這個東西不要定,有多少赤字賣多少國債。中國都不完全是這樣,更何況其他國家,基本就不是這樣。發債有很多的目的,為赤字籌資是最初的目的,始終是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但是不是全部目的。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是政府為了一些其他的目的來籌資,比如說為社保來籌資,比如在美國發生過很多事,像這次危機當中的房地美、房利美等等,他們一開始的籌資是財政部設立的全資機構,但是籌資是財政部用發國債的方式來籌集到資金,然后平價的轉貸給他。在財政部淨發債規模和當年財政赤字之間有不對稱的,發債規模是大的,即便看起來好象完全由財政部決定的一級市場規模也不是完全這樣,也需要進一步討論。中國的情況如果把政府全額持有機構發債算成政府債的話,情況也會發生改變。
二級市場更是這樣,到二級市場是投資產品,投資產品收益率要根據金融狀況來確定,所以在二級市場交易會和一級交易市場產生背離,於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發生。對各種各樣金融機構進行二級准備,因此它很深的和金融運行聯系在一起。於是基准利息是什麼,我們國家增來增去人民銀行搞了收益曲線,都自稱中國金融的基准利率,在中國恐怕很難說基礎,但是在中國是這兩個東西要協調起來,現在就協調不了。盡管現在國債公司是兩個部門,一個人50%成立一個機構,原來也想用國債曲線成為中國最基准的收益曲線,但是現在不是這樣。前幾天我到他們國債証券公司,他們說這個事到底功能是什麼又不太清楚,這個問題是必須解決的。我們的核心市場是什麼,我們的基准利率是什麼,搞利率市場化其中內容之一是形成基准利率曲線,我們現在還沒有。沒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可能形成基准利率這兩個部門意見不統一,必須要統一。這是第二。
第三,中國進一步城鎮化過程當中的投融資問題。中國從工業化投資為主逐漸轉為城鎮化投資發揮重要作用,這是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這個轉化從投融資角度來說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投資的對象性質發生了變化,如果說工業化投資中大部分是商業性投資,因此可以用商業性基金去對應的話,城鎮化投資相當多的是兼有私人性、兼有公共性的投資。比如污水處理廠、自來水長、濕地,更廣泛一點是醫院、衛生設施等等,這些都是城鎮化過程中的投資。這些東西如果說完全是私人的不可能,如果說完全公共的也不對,因此不能由財政和金融部門單獨擔起來,必須是財政和金融公共和商業性資金才能構成一個有效的支持財政化的投融資體系,我們需要政策性銀行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需要更多政策性融資項目等等。我們需要讓商業銀行去貸款,然后財政給貼息等等的安排,這些就需要我們來設計。在一定意義上,這兩年來的地方融資平台問題,既是金融,又是財政,就反映了我們目前在進一步發展過程中的突出矛盾,就是針對城鎮化的投融資體系是非常短缺的。
第四,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是政府的責任還是私人個人承擔是爭論不休,到了六七十年代滯脹,凱恩斯主義的破產又使大家覺得不對,所以自己來解決自己的養老問題,由政府出面。大家都公認有一個極大的缺口,這個缺口誰補,按照戴行長的說法,同樣的口徑美國是用來社會保障資金,相當於GDP100%,我們相當於2%,而中國現在開始人口老齡化,退休問題是一個大問題。今后退休資金怎麼來運籌,怎麼取得,怎麼使用,這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大問題不可能由財政完全承擔,也不可能完全由金融部門來承擔,就必須這兩個部門要想出一個辦法,想出一個機制來解決越來越緊迫的大的挑戰。
第五,財政和金融之間的資金聯系問題。過去傳統體制下關於財政和金融之間的聯系是清楚的,我們最有一本印象的書叫做《財政資金綜合平衡導論》。這個書一開始有一張標題是犬牙交錯的結合部,形式是不相同的。所以財政和銀行都是政府的兩個錢口袋,這在傳統體制下概括知識非常完備,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兩個部門的關系肯定存在,但是肯定不只是兩個錢口袋,因為金融這裡的錢口袋大量裝著居民的、企業的私人的錢,隻有一部分是政府機構的錢,情況發生了變化,但是這兩個部門在資金上有密切聯系這個事實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對於這個事實我們忽略太久了。
舉例來說,今年在全國人大爭論最厲害的一個法案就是國庫管理。現在的法案是說把中國人民銀行經理國庫改位代理國庫,就一個字爭的一塌糊涂,就爭犬牙交錯結合部的資金。錢余額是三萬多億,而且還存在一些其他商業銀行的錢,這些錢怎麼擺布是一個問題,必須要有一個章法,不能爭來爭去的。
第六,外匯儲備的管理問題。在本世紀以來一直受到大家的關注,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之前有一個問題必須要回答,外匯是誰的,誰所有的。我放出去買了這個儲備,所以這是我的,這句話對也不對,對就在於確實在資產負債表上很清楚,不對是在於他發鈔票的權利是政府賦予他。所以這邊加什麼,那邊加什麼,這個權利是我給你的,你無非代我行使這個權利而已,到底是誰的,這個問題要說清楚,有諸多的爭論,著名經濟學家說分掉,這個話是很荒唐的,也能夠獲得一些響應,就在於基本的道理在這裡就沒有說清楚,必須要說清楚,否則三萬多億,我們總共接近五萬億的外匯資產,按照現在的匯率30萬億,我們金融資產一百多萬億,GDP47萬億,很大的數字,這麼大一筆數字錢的歸屬和使用沒有非常明確的說法,然后大家爭來爭去,誰爭來就拿去,它的綜合效果如何我們沒有很好的框架來加以評估,沒有很好的體制來加以協調,這是不能允許的。所以今后要提高質量,提高效益,在這些問題上也是都是需要考慮。
最后一個問題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國際協調問題。現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國都是這個世界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獨善其身,這個表述已經和過去表述有相當大的變化。在這中間我們有大量的共同事務,對於這些共同事務我們需要表態,經濟事務我們需要表態,央行行長財政部長別的國家怎麼協調我不知道,中國的協調是到這個會上再說,在下面基本沒有協調。我們社科院會被邀請到給人民銀行出主意這次跟美國怎麼談,財政部邀請怎麼談,沒有被統一邀請過中國怎麼談。
最后,在財經院成立一周年,我作為老財經院的人說了這樣的概括,請教於各位,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