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對中國出口當反思不應悲觀--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譚浩俊:對中國出口當反思不應悲觀

2012年12月31日10:4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手機看新聞

  在出口問題上,完全不應當產生悲觀情緒。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費高地,放棄中國產品進口,就等於放棄向中國出口產品。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其實也是中國出口能夠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最強有力支撐。

  隨著11月份外貿進出口數據的公布,在9、10兩個月連續“紅火”以后,出口和進口再度出現“啞火”,相關各方不僅對完成任務全年10%的增長目標徹底失望,而且對未來的出口工作表現出了十分悲觀的情緒。

  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日前在京發布的2013年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展望報告則預測,2013年我國經濟面臨的外部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經濟增長動力將由“三駕馬車”逐步轉為“雙輪驅動”,亦即出口將難以繼續扮演拉動經濟增長的角色。

  筆者認為,出口工作出現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國際經濟形勢不佳、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陰霾遲遲不能離去造成的,而不是中國的外貿出口已經走到盡頭。

  也許有人會說,出口出現悲觀情緒,也並不完全是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國內形勢的變化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環境保護日益嚴厲,也是造成出口工作難度加大的重要原因。正是內外因素的交錯影響、共同作用,才在出口問題上出現了悲觀情緒。

  這或許有一定道理,但決不是可以接受的道理。理由是,雖然出口工作遇到了瓶頸,甚至可以說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是,就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來看,出口並沒有走進死胡同,更沒有走到盡頭。對出口工作,應當反思,而不是悲觀。

  其實,在出口問題上,早在若干年前,有關的專家、學者,包括一些實際工作者就一直呼吁,應當居安思危,而不要一味地依靠勞動力紅利和對資源等的過度使用維持速度的需要,也不要永遠將自己當做靠“租金”生活的房東,而應當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但是,所有的呼吁、建議,甚至吶喊,都淹沒在外貿出口“高速度”、“高增長”帶來的快感之中了。政府沒有重視,相關職能部門更是麻木不仁。從政策引導到資金扶持,從資源配置到產業規劃,幾乎都是重復同一個節奏——數量、速度,而完全不顧質量和效益。尤其值得警覺的是,面對外匯儲備持續快速的增長,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竟然全然不知這其實也是一種風險、一種代價、一種枷鎖,而是完全陶醉於數據的幸福和喜悅之中,把中國用廉價勞動力、資源過度消耗換來的外匯,當做一種資本、一種政績,百般宣傳,百般自我欣賞。

  中國的出口工作,已經被某些方面的利益需要,完全異化和綁架了,以至於當世界經濟形勢出現變化時,中國在出口問題上有點束手無策,毫無應對之法。

  相反,如果在出口問題上,我們能夠未雨綢繆,早一點採取應對之策,早一點實現出口轉型,也就不可能出現今天這樣的現象。

  問題就出在我們始終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在“勞動力紅利”問題上,我們隻看到了“廉價”的作用,而沒有看到提高勞動者素質也是一種“紅利”。絕大多數企業追求的都是“廉價紅利”﹔在資源消耗問題上,隻看到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面,而沒有看到資源有被消耗完的一面。以至於在資源利用和消耗問題上,沒有好好地思考過如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利用水平﹔在引進外資方面,則過度在乎“制造高地”的作用,始終強調中國是世界制造業的轉移重心之一,而沒有考慮如何從“制造高地”轉向“創造高地”,沒有考慮如何從低端制造轉向高端制造等等。這些方面,原本應當成為我們抵御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資本,現在卻成了負擔。這應當引起反思,更應當成為今后出口工作乃至經濟工作的一種教訓。

  對中國來說,在出口問題上,完全不應當產生悲觀情緒。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消費高地,放棄中國產品進口,就等於放棄向中國出口產品。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其實也是中國出口能夠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最強有力支撐。中國不會再實行閉關自守的政策,發達國家也不會逼迫中國進行閉關自守。“雙贏”是未來中國進出口工作的主要籌碼。

  中國需要做的,首先,要調整出口產品結構。“萬雙皮鞋換一架飛機”的出口戰略,已經不能再重復。中國可以保留一些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的產品,但比重必須下降,且要逐年下降。取而代之的,應當是科技含量較高、有較高附加值的產品。

  第二,回報價值很低的“房東經濟”不能再唱主角。中國可以繼續做“房東”,但不能發展回報價值很低的“房東經濟”。中國的“房東”要做出“主人”的樣子來,要讓能夠給“房東”帶來高收益、高回報的“租房者”進來。加工費要拿,技術分成、銷售分成等也要拿。隻想支付加工費的“租房者”,要堅決堵在外面,不讓其進門。

  第三,出口政策不能再洒“花露水”,要鼓勵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過去在出口問題上,用“一刀切”、“洒花露水”式的政策扶持方式,並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因為,當時的環境需要我們這樣做,也可以這樣做。但是,如果現在仍然採用這樣的方式,就有問題了。所以,必須調整出口策略,在政策上扶持那些有國際競爭力、有技術競爭力、有附加值競爭力的企業,迫使企業轉型升級,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附加值。這既是戰術,也是戰略。

  第四,應對貿易保護要列入出口工作重要議事日程,減少中國產品出口的人為阻力。中國產品在出口方面將受到更多的阻力和抵抗,這是必然的。但是,不是沒有辦法的。前提是,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企業,要早做准備,主動出擊,而不是被動應對。譬如在華為、中興、三一等企業出口問題,既然歐美發達國家能夠動用“國家機器”,中國為什麼不能呢?

  第五,外貿進出口必須保持平衡,進口力度要加大。持續的貿易順差,在金融危機中已讓中國利益嚴重受損。今后若干年,中國要在貿易平衡方面作更多的研究和分析。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利用龐大的消費市場,將前沿技術、高端裝備制造、高科技含量產品等的進口結合起來,進行進出口互換,或者說交易。不然,要對產品進口作出一定的限制與約束。隻有這樣,中國的貿易平衡才有基礎,中國的出口產品才會提升檔次與水平。

  總之,在出口問題上,隻能反思,不能悲觀。悲觀隻會讓中國的出口工作更加被動,更加陷入困境。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