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勞動力總量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下降。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萬人,比上年減少345萬人,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9.2%,比上年末下降0.60個百分點。
此前,在2011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
勞動力短缺或加重
分析人士認為,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下降,這一歷史性的拐點,意味著年輕人需要撫養的老年人、未成年人總人口的比重上升,即人口撫養比上升,使得中國經濟過去賴以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窗口加快關閉。勞動力短缺的情況會日益嚴重。
之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其中撫養比不斷下降的人口紅利貢獻了20%,即每年2個百分點的平均增速。
“同時,這一跡象還預示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正在臨近,人口總數的下降時間比過去預計的2027年還要提前。” 北京大學教授陸杰華認為,為應對新的變化,國家應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各地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盡快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而計劃生育政策的調整,也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
人口負增長將大大提前
此前,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報告預計,中國總人口負增長將在2027年到來。相應的,勞動年齡人口在“十二五”末期的2015年或者更晚才會出現負增長。
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勞動力人口總量下降已提前3年出現。
“人口變化一般是緩慢的。勞動力總量下降需要進一步的普查數字來驗証,如果是真的,那意味著問題非常嚴重了。”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黃榮清表示,這意味著用工緊缺將更加突出,勞動力成本將快速上升。
事實上,2012年各地農民工工資已錄得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年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2.5%,全年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6.3%,城鄉收入差距繼續比上一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