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就是“跌份兒”
市場的變化早早超過了“規劃”。據《中國釀酒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全國白酒總產量將達到960萬千升,比“十一五”末增長8%﹔可剛到2011年,也就是“十二五”的第二年,白酒產量就達1025.6萬千升,同比增長30.70%。
人們的胃口也跟不上企業的“胃口”。數據顯示,和2011年的產量相比,消費量遠遠落后。但是酒企在2012年仍高歌猛進,在資本市場日進斗金式的增長中,很多大酒企提出了“千億計劃”,中型酒企則提出“百億計劃”。
“酒企的擴張計劃給經銷商的壓力太大,有些都要崩潰了。”一位白酒業內人士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很多酒廠為了沖業績,壓著貨款,讓經銷商先屯貨。還有的酒企干脆“做出”亮麗的業績,靠在資本市場倒騰獲得收益,“賣的是酒,賺的是股票”——那些賣不動的酒,自然也都壓在經銷商那裡。
2012年12月,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白酒中的塑化劑問題時,多名分析人士曾稱,塑化劑對行業的影響不會很大,春節的到來會提升白酒業的士氣。不久,中央軍委和一些地方政府發出“禁酒令”,白酒業集體迎來新一輪資本市場大降溫。
有“實在繃不住”的經銷商們開始降價售酒,盤活資金,這讓酒企煩惱。業內人士表示,酒企的銷售講究“氣勢”,降價就是“跌份兒”,對酒廠的品牌是一個打擊。
和兩年前相反,市場由熱變冷。
經銷商的舉動被稱為“低價串貨”。茅台公司發聲稱,“一定要沉著,一定要挺住,誰低就取締誰,毫不含糊!”“守住價格底線。”“零售價不能低於1519元,團購價不能低於1400元”。此后該企業流出的文件顯示,“低價串貨”的經銷商被處以不同程度的懲罰,如暫停執行茅台酒合同計劃、扣減20%保証金、得到黃牌警告等。
霸氣冷硬的不僅是茅台公司。五糧液公司營銷督查處理通報(督字001號)稱:“極個別的五糧液品牌運營商和五糧液專賣店我行我素、不按規則、不顧大局、不識大體,低價、跨區、跨渠道違規銷售五糧液,給公司和整個市場環境產生了極大的消極因素,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到這兒,酒企取代價格監管部門,成了發布“限價令”的人。
國家發改委也沒閑著。這一回,反壟斷部門介入調查,讓酒企收回成令。
白酒營銷專家舒國華在其微博上透露,除了這兩家酒企,還有別的酒企也“接到調查通知或者直接談話”,要求整改違反《反壟斷法》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