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日有媒體報道部分央企高管阻撓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出台,且國資委在其中也扮演了類似角色,昨日國資委在網站予以澄清。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包括國資委在內的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制定。從方案的醞釀,到之后的多次討論、修改,國資委始終全力配合,大力支持。
此前被指阻撓改革
發改委研究院數據顯示,2001-2010年,我國GDP年均增長1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分別低於GDP增長0.8和3.5個百分點。此外,收入差距不斷拉大,中國基尼系數已經超過警戒線,使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自2004年開始啟動調研至今仍未出台。日前有媒體報道,改革總體方案已向專家征求意見,目前已進入有關部門會簽階段。業內人士預測該方案有望在2013年兩會前后出台。
而此前外界曾期望方案於去年底出台,《中國新聞周刊》去年12月份一篇報道指出,方案一直難以出台的“阻力主要來自於壟斷企業的抵制,尤其是一些央企高管的反對”。此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在向全國人大匯報方案進展情況時表示,博弈的關鍵點主要包括,如何規范國企高管收入水平和國資紅利上繳的比例和用途。這些方面正是國資委監管的重要領域。
由此,壟斷央企、央企高管,以及監管央企薪酬工作的國資委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稱將帶頭執行改革方案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點是“控高、擴中、提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定會對高收入階層帶來影響。國資委在改革中主要的角色就是規范央企負責人的薪酬。央企高管的高收入成為改革關注的焦點。
國資委在聲明中強調,待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后,國資委將指導、監督中央企業全面貫徹落實,帶頭執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國資委相關人士表示,國資委成立以來,制定了央企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目前國資委對央企負責人實施績效薪酬,分為基本薪酬和績效獎金。每年國資委與每家企業簽訂年度責任狀,按照經濟等其他指標對央企進行考核,並相應發給高管薪酬。
- 專家觀點
改革不是簡單降低高管收入
長期關注央企的專家祝波善認為,表面上看,若國資委和央企高管阻撓改革,應該受到輿論的批評甚至譴責,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遲遲不能出台,難點可能不僅來自於此。不能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簡單地看成是降低央企高管收入。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要厘清央企的定位,這樣才能在監管上區分不同的類型,例如可以分為壟斷型央企和競爭型央企,設定不同的企業目標對其制定不同的監管制度。此外關鍵的問題就是要真正地健全公司治理體系,如果董事會能真正發揮對央企人員的選聘以及薪酬決定權,問題就會簡單很多。
新京報記者 鐘晶晶
- 背景
央企高管年薪逐漸增高
在公眾看來,壟斷央企收入高似乎是個共同認知。
國資委昨日還披露,在2010年和2011年,分別按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規定的年度薪酬上限值的90%和80%來確定央企負責人年度薪酬上限,2010年和2011年兩年,國資委下屬的央企負責人平均年薪在65萬至70萬之間。
而此前,前任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披露,2004年至2006年,國資委監管下的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分別為35萬、43萬和47.8萬﹔2007年,平均年薪約為55萬。他認為,這樣的年薪是適當的。
記者也了解到,央企業內皆共知,不少央企集團下屬二級公司高管薪酬遠高於集團公司領導,由於集團公司負責人薪酬受國資委監管,不少下屬企業高管也不願上調至集團工作。
在日前召開的一次關於收入分配改革的內部研討會上,與會的一位國資委副主任當即喊冤反駁:“你們不了解實際情況。”這位副主任解釋道,壟斷國企的人事任免、工資薪酬等方面的管理權並不是掌握在國資委的手裡,而是直接由國務院和中組部管轄,另外還有一部分壟斷國企如四大國有銀行、煙草公司等均歸其他部委監管。
新京報記者 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