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我國2003—2012年10年間基尼系數。數據顯示,自2009年起,我國基尼系數逐步回落,從2009年的0.490、2010年的0.481、2011年的0.477,逐年回落到2012年的0.474。
針對上述數據,外界不無質疑聲音。對此,我們的看法是,不論統計局的解釋或者質疑者的駁論孰優孰劣,官方時隔十幾年后重新發布基尼系數有勝於無,更何況,由此引出的觀點交鋒不僅正常,而且大大有利於廓清真相,找准對策。
研判經濟現象一則為求真,再則為務實。立足於后者,圍繞我國基尼系數基本無疑義的共識是,即便取信統計局數據,我國過去10年間基尼系數的最低值0.474,依然遠超0.4的國際警戒水平以及0.44的全球平均水平。因此,中國的貧富差距作為突出的社會矛盾顯現,必須高度重視,及早和緩。
相比於冷冰冰的數字,活生生的現實世界顯然更具復雜性。事實上,倘若單以基尼系數來看,部分發達國家或地區同樣在此指標上乏善可陳(譬如美國),但問題是,即便考慮到我國仍處發展初級階段,迫切需要講求效率以便盡快做大蛋糕,可是在此過程中,中國較大的貧富差距很容易傷及社會和諧與穩定。
其一,中國的市場經濟仍然是很不完善的市場經濟,權力運行的不夠透明近乎必然地導致收入來源的不透明。學者王小魯曾在研究報告中指出,2008年,我國居民“隱性收入”高達9.3萬億元,其中“灰色收入”為5.4萬億元﹔如果再比照一下曾有媒體採自江蘇省地稅局的官方數字,即該省2010年按月收入2萬~ 4萬元繳納個稅的人群竟然僅為7000人左右,按月收入4萬~ 6萬元繳納個稅的人群則不到2000人。由此,我國居民,尤其是社會強勢階層居民的真實收入狀況,已經被遮蔽到何等地步。
其二,如果說游離在陽光地帶外的巨額財富還可以用“向前看”來自我安慰的話,那麼,更令人憂懼的趨勢性現象是,我國居民獲取收入的起點公平性也在下降。這主要反映在通過代際傳承,不同階層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不斷顯化,底層群體向上流動的正常通道愈發狹窄。即使是中間階層,有學者研究發現,他們的向下流動性也要大於向上流動性。因此,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其后果不僅是財富的進一步被壟斷,更糟糕的是,社會分層有可能出現最不利於穩定的兩極化。
上述問題正是基尼系數不能承受之重。因為相比於基尼系數所反映的財富分配平等狀況,真正對社會穩定具有實質影響的是財富分配公平狀況。也就是說,財富分配差異固然是有效的激勵機制,但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差異必須是透明的、合法的,以及獲得社會主流價值認可的,而這,才是中國目前刻不容緩待補足的最短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