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並非自中國開始 倫敦20年治霧經--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霧都”並非自中國開始 倫敦20年治霧經

本報記者 張穎 發自上海

2013年01月30日07:46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手機看新聞

  “霧都”並非自中國開始。工業化中后期,英國倫敦也得過這一“匪號”。

  英國是如何治理的?1月29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聯系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英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講述了上個世紀中期霧霾給倫敦帶來的災難,以及半個多世紀以來,這個傳統的“霧都”如何驅散霧霾的經驗。他還表示:“我們相信,今天的中國不會重蹈60年前倫敦的覆轍。”

  1952年,英國人為工業革命和粗放的經濟發展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1.2萬人死於倫敦霧霾。英國開始警覺。1954年,英國通過治理污染的特別法案。1956年,《清潔空氣法案》獲得通過,成為全國通行法律。這些法令禁止使用多種煙霧排放燃料,提高工業煙囪的最低限高,並將發電站搬出城市。 

  “我們用了10-20年的時間扭轉了局面,改善了環境。”上述負責人坦言,“環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公眾的支持、政府的決心、嚴格的法規,以及大量資金投入在清潔的電廠和產業中。”

  倫敦市市長鮑裡斯·約翰遜也分享了他的一些經驗。他告訴記者,倫敦污染災難的教訓,以及之后採取的各種有力措施,加上目前倫敦倡導的一系列綠色倡議,或許中國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為倡導綠色增長,他設定了一個宏偉的政策框架,號召到2025年碳排放量削減60%,且倫敦當地所需能源中的25%能夠產自當地。

  以城市交通為例,倫敦2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交通,鮑裡斯·約翰遜承諾實施方案減少這類排放。2010年,他推出了巴克萊自行車出租計劃﹔2012年初,他又推出了新型公交巴士。這是第一輛歷時50年為倫敦的街道而設計的新型公交巴士,也是最環保的巴士。它的燃料消費量是柴油車的一半。如果倫敦全部使用新型巴士,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可能一年減少23萬噸。

 

 

(責任編輯:李海霞、喬雪峰)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