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半上海人不願子女當工人 因地位收入低等原因--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逾半上海人不願子女當工人 因地位收入低等原因

周凱

2013年02月02日10: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理應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從而贏得社會的尊重,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昨天,在政協上海市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二場大會發言時,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總工會副主席肖?濤透露,根據去年上海市總工會調查,有55.1%的人明確表示不願意自己的子女當工人,主要原因就是認為當工人“收入報酬低”、“社會地位低”。

  上世紀80、90年代,在上海一個家庭裡有一名工人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而現在的上海,子女隻有成為出入高檔寫字樓的白領,才是一件體面的事情,肖?濤坦言,“如果任由‘當工人沒花頭,學技術沒奔頭’持續下去,一線技術工人很可能青黃不接。”

  肖?濤指出,近年來,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政策,但一線職工的創新創造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職工創新能力的培養缺乏有效手段和激勵機制,大量有價值的職工崗位創新成果得不到推廣應用,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潛力尚未充分激發出來。

  此外,職工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欠缺。一方面,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知識更新頻率加快,導致職工原有知識和勞動技能跟不上更新速度﹔另一方面,職工難得有接受教育培訓的機會。據上海市總工會調查,2011年有40.1%的職工沒有參加過任何培訓和學習,12.6%的職工認為自己的知識技能不能滿足當前工作崗位的需要,24.3%的職工認為自己的知識技能不能滿足社會或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

  因此,肖?濤建議,應該研究制定職工收入倍增規劃,“更大程度、更廣范圍地提高職工特別是一線技術工人的工資收入水平,是確保勞動者實現高質量就業和體面勞動,確保一切勞動贏得社會尊嚴的基本前提。”他還建議,要建立健全鼓勵職工提升技能素質和創新創造的政策導向,規范地方教育附加專項資金和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使用辦法,大力支持企業開展職工職業培訓。針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研究制定技能人才培養的總體規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體系及其激勵機制,加快培養高技能專業人才和高素質創新人才。(記者周凱)

(責任編輯:李海霞、曹華)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