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1月官方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匯豐PMI終值相繼發布。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先行指標的宏觀經濟數據走向出現分歧,官方PMI較上月有所下降,匯豐PMI則升至兩年新高,但兩者仍均處於代表景氣的枯榮線上方。
昨日上午率先發布的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也稱官方PMI)為50.4%,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緊接著發布的匯豐PMI終值為52.3,創兩年高位,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與官方PMI產生了明顯的矛盾。
接受証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這兩個數據出現分歧原因在於側重點不同,其實並不罕見,也無礙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大趨勢。
澳新銀行的報告指出,從本月開始,中國官方PMI的樣本採集量從此前的820家增加至3000家,覆蓋的行業也從此前的31個減少至21個,這可能對指數產生明顯的影響。但從歷史表現和調查能力來看,官方PMI更能夠反映中國的經濟狀況。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進一步解釋稱,官方數據更注重大中型企業,匯豐則以中小企業為主,在不同時期對經濟的感受也不一樣,而且影響這兩個數據的季節性因素也不一致,之前也曾出現過兩個數據走勢不一致的情況。
雖然官方PMI有所回落,但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的官方解讀認為,當月新訂單指數上升,需求基礎進一步鞏固,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原材料庫存指數上升,反映企業信心增強。總體來看,經濟運行保持穩健,開局良好。
“官方數據雖有回落但仍在50以上,從分項來看整體還是不錯的。”唐建偉指出,“經濟運行情況並沒有出現大的改變,仍然保持企穩回升的趨勢。”
匯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預計,未來數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經濟持續回暖,基礎建設項目帶動投資穩健增長、勞務市場環境改善提振消費者支出,以及正在進行的重建庫存行動,都將帶動生產加速。
(來源:証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