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 今后誰來種地--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政策解讀·關注一號文件②

農村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 今后誰來種地

朱  雋

2013年02月05日07: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制圖:蔡華偉

  觀點一:創新農業經營體制,不是否定家庭經營。要做到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觀點二:新增補貼要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觀點三:農業土地經營規模擴大必須與農村勞動力非農轉移同步,必須與農業科技裝備改進同步。

  守住底線,不是否定家庭經營

  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表明,全國共有農業生產經營戶1.98億戶,其中純農戶1.67億戶。當前伴隨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加快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蓬勃興起,發展農業規模經營的基礎條件日漸成熟。

  創新農業經營體制,不是否定家庭經營。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著力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這意味著既要注重引導一般農戶向採用先進適用科技和現代生產要素的方向轉變,又要採取獎勵補助等多種辦法,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鼓勵農民興辦專業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類型、多元化的農民合作社。在不斷提高農戶生產經營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的同時,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形成農戶、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之間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新型生產經營組織形式。

  目前全國土地流轉規模佔土地承包合同面積的20%,近2.6億畝,大多數是農民自願的。創新農業經營體制必須守住一條底線,就是要尊重農戶的生產經營主體地位,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真正做到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新增補貼向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對農業生產進行直接補貼,即種糧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后來增加了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綜合補貼。補貼規模已由2004年的140多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億元。

  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新增補貼要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目的就是更好地發揮補貼對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的引領和導向作用。

  對於種糧大戶,目前全國沒有統一的標准,但原則上種糧大戶戶均種植規模不能低於30畝。

  農民合作社是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基本主體。統計顯示,入社農戶的收入通常比其他農戶高出20%以上。今年一號文件將加大對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分級建立示范社名錄,作為政策扶持重點。安排部分財政投資項目直接投向符合條件的合作社,引導國家補助項目形成的資產移交合作社管護,增加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在稅收和信貸方面,合作社也將享受到優惠政策。

  近年來,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但也要建立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林地、草原)的准入和監管制度,防止損害農民土地權益、糧地非糧化。

  讓農民平等參與農業現代化進程

  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是農村生產關系的進一步完善,必須積極穩妥地加以推進。要支持地方大膽實踐,但也必須明確,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真正的主體還是農民,創新什麼、怎麼創新、啥時創新,都要讓農民自己做主、自主決策。一號文件強調,農戶是農業生產經營的基本單元,家庭是雙層經營體制的基礎層次,農業生產經營體制不管如何創新,都不能脫離這個基本點。

  我國是世界上戶均土地經營規模最小的國家之一,戶均耕地的經營規模隻有7畝左右。適度擴大農業經營規模,可以提高效益,但經營規模擴大必須與農村勞動力非農轉移同步,必須與農業科技裝備改進同步。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要堅持土地流轉依法自願,必須讓農民平等參與農業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農業現代化成果。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