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的真正目標及路徑選擇--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財經頻道滾動新聞

城鎮化的真正目標及路徑選擇

2013年02月04日08:38        手機看新聞

  城鎮化是當今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但城鎮化的最終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提高以貨幣形態為表現形式的經濟效益,以及增加以貨幣形態為表現形式的GDP總量。因為在信用貨幣經濟條件下,單純通過城鎮化所實現的GDP總量增長,是無法持續的。

  就靜態而言,我國農村的貨幣化程度較低,農民所承包的土地、所擁有的居宅還不能貨幣化衡量,而伴隨城鎮化進程的穩步推進,我國廣闊農村規模巨大的非貨幣化土地將實現的貨幣化收入,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個地區的GDP總量﹔與此同時,隨著農村拆遷而導致大量農村居宅遷建或流通,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一個地區的GDP規模。但通過城鎮化所實現的上述GDP增量增長,只是存量土地和住宅貨幣化的結果,社會財富總量並沒有增加任何價值原子。可見,以存量資產貨幣化為切入點的城鎮化並不能實現GDP的可持續發展。

  從動態來看,一些人從農產品利潤較工業品利潤要低的這個角度,認為進入城市化之后,作為工業用地的土地所實現的經濟效益要高於作為農業用地的土地所實現的經濟效益。這種判斷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具體言之,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要考慮土地工業化之后所產生的效益能否得到持續發展,這主要取決於土地工業化之后工業產品的市場需求潛力以及工業產品的先進程度﹔土地工業化之后所生產的產品是否會污染當地的自然資源環境。如果土地工業化嚴重污染了環境,那麼,土地工業化所形成的污染部分必須從工業化企業實現的經濟效益中扣除﹔要考慮土地工業化之后所創造經濟效益的來源。如果土地工業化僅僅依靠土地與當地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結合的方式來實現較高的經濟效益,那麼,這種經濟效益的實現僅僅是自然資源的貨幣化形態,不能就此認為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效益﹔此外,還要考慮土地工業化之后所生產的工業產品消費群體構成。如果這些工業產品主要直接或間接用於本國居民的基本消費或滿足本國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那麼,這種條件下城市化的目的與我國不斷提高居民物質、精神生活需求的生產目的是一致的,從工業品的最終用途來看,其在一定程度上預示了土地工業化之后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有效的﹔如果土地工業化所生產的工業品主要用於出口,並且這種出口所積累的外幣無法通過進口的方式,來直接或間接地用於滿足國內居民的消費需求,那麼,這種假設條件下所實現的經濟效益,僅停留在外匯儲備形態上,隻有在通過進口從國外購買相應產品之后,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效益。當然,從對外貿易的具體內容來看,其還須考慮兩國貿易品所體現的技術含量高低以及由此產生的利潤水平高低對於一國貿易收支的影響。

  很顯然,通過城鎮化實現的GDP總量增長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需要諸多前提條件與之相配合。在信用貨幣經濟條件下,城鎮化最終目的主要表現在保証居民消費優化升級﹔實現生產要素優化組合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兩個方面。因此,隻有積極地為實現上述目的的城鎮化創造有利條件,才能使我國城鎮化與社會生產最終目的保持相對一致。

  為此,筆者以為我們大致可採取如下的路徑選擇:

  首先,在城市化進程中確保我國可耕土地的面積,以維護國家的糧食安全。目前我國規定了18億畝耕地紅線,而一些地方為了增大GDP規模及取得所謂短期的經濟效益,屢屢觸犯這個紅線,一些學者也從國際分工角度,認為設置18億畝紅線沒有任何意義。他們不知道“人命關天”的道理,也不知道貿易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產品的不可替代性。我國通過貿易方式積累的巨額外匯儲備,並不能從發達國家進口高科技產品實現進出口均衡,假如國內糧食供給短缺,還能指望從國外進口糧食來滿足十三億人口的生存需求嗎?因此,保証我國居民基本生存消費,是我國城市化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其次,在農業用地工業化過程中,不以追求短期GDP總量和短期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而應充分考慮農業用地工業化所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高低、污染水平高低以及可持續時間。當前我國農村土地貨幣化程度較低,若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將農業用地變為工業用地或房地產用地,可在短時期內完成土地貨幣化,從而增加貨幣形態表現的GDP規模,但如果農業用地的工業化,不能產生持續的經濟效益,那麼,這種GDP規模的增加就是不可持續的,既危及我國農業發展基礎,造成耕地流失,也會造成大量農村失業人口危及社會穩定。因此,在我國城市化進程中,農業用地工業化的生產項目安排,需著力引進那些科技含量高、污染少、經濟效益可持續發展的項目,以此真正提高城市化過程中農業用地工業化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使全體國民都受益於城市化的發展。

  再者,通過實行農村的產業化經營,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用地的經濟效益。鑒於農業用地的不可再生性,在確保糧食安全的條件下,可通過種植綠色農產品以及養殖無污染動物產品的方式,提高農業用地經濟效益,這既能充分滿足城市居民不斷提高的物質、精神生活需求,也能緩解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所面臨的巨大農業人口壓力。當然,為了促進農村產品盡快地進入城市,對於農業產品運輸,還應取消高速公路收費,促進城鄉之間物流快速發展。

  最后,城市化對於人的知識水平有較高要求,農村居民隻有在掌握必要的非農業生存技能之后,才能在城市中生存。為此,需要增加農村教育投入,全力提高農村居民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農村人口基本素質,為農民在城市化進程中轉變“身份”提供必要的技術保証。(作者系財政部科學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后 鮑銀勝)

(來源:上海証券報)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