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經濟不能完全依賴宏觀調控(圖)--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厲以寧:經濟不能完全依賴宏觀調控(圖)

2013年02月05日13:45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一個人身體要健康的話,內在機制的完善是首要的,有病的時候有必要打針吃藥,但要以人自身機制為基礎,經濟也一樣,經濟現在主要是機制還不完善,不能夠本末倒置,宏觀經濟調控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賴於宏觀調控,忽視市場機制完善,那麼我們經濟就會像以前一樣一會兒經濟過熱,一會兒經濟過冷,擺來擺去。這是不對的,很多問題是要靠改革來解決,而不是靠宏觀調控來解決,宏觀調控隻能在微調、預調方面起作用。”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先生2月1日在參加由全國工商聯主辦,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和中國民生銀行協辦的“2012—2013年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會”上做出了上述表示。

  經濟穩定健康發展要靠“大智慧”

  厲以寧在會上表示,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一定要有大智慧,“小富靠勤奮,中富靠機遇,大富靠智慧”,現在中國的企業需要做的是培育凝聚力。企業文化的重點是培育職工的認同感,這就是企業文化的要點。大家有了凝聚力就能同甘共苦,同甘是一個概念,共苦是另一個概念,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同甘靠制度,在企業發展、盈利的時候要憑制度,一切憑制度辦﹔共苦靠認同,共苦靠制度也不是完全沒有用,但力量是有限的,共苦必須靠認同,大家報成一團,凝聚在一起,企業再困難大家一起努力闖過去,這就是一種精神力量,因為共苦靠制度不容易做到,需要有凝聚力要有精神力量。

  厲以寧還認為,企業發展要有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第一代創業者是不容易的,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他能闖過來,要向第一代在那麼艱苦創業的精神學習,中國的民營企業從來都是在夾縫中生存的,最后起來了,應該感謝80、90年代那些創業者,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出現的‘92派’民營企業家,都是從體制內轉到體制外的,鄧小平南巡講話以后,說中國市場經濟要發展,由體制內轉到體制外,現在很多這樣的民營企業家,他們有自己的過程,但是始終不能忘記開創精神,那種拼命干的精神沖出去就成功了。”

  “大智慧中我們要‘留有余地’,很多事情不要做太滿,因為很多意料不到的事情會發生,要保持資金鏈的通暢,資金鏈不能斷裂,前幾年的金融危機就是因為資金鏈斷了,資金鏈為什麼斷了,當時盲目樂觀,沒有留余地,一下子就出問題。留有余地的情況下能夠保持我們在穩健的環境中能夠繼續成長。”厲以寧認為,“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形成抱團的精神,抱團‘走出去’,抱團過冬,抱團取暖,這都體現企業同行之間相互幫助的精神,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民營企業家靠單個力量是不行的,如果能抱團,很多困難就解決了,我們有這樣一些智慧,再加上有信心,中國的前景是樂觀的。”

  厲以寧認為,一個人身體要健康的話,內在機制的完善是首要的,有病的時候有必要打針吃藥,但要以人自身機制為基礎,經濟也一樣,經濟現在主要是機制還不完善,不能夠本末倒置,宏觀經濟調控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依賴於宏觀調控,忽視市場機制完善,那麼我們經濟就會像以前一樣一會兒經濟過熱,一會兒經濟過冷,擺來擺去。這是不對的,很多問題是要靠改革來解決,而不是靠宏觀調控來解決,宏觀調控隻能在微調、預調方面起作用。現在面臨幾個大改革,市場完善化就是說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而不要左一道審批右一道審批,這實際是市場還不夠完善的表現。

  在談到國企改革時厲以寧表示,當前國有企業改革實際是兩個層次的問題,股份制改革、法人治理結構改革是第一層次改革,第二層次是國有資本配置問題,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管的是國有資本的配置,哪個行業好,應該投資國有資本的配置,哪個企業不賺錢,國有資本撤走。不能把國有企業的第二層次問題當作國有企業改革。

  中國的新紅利時代即將到來

  最近一段時間有言論認為中國經濟有起色的希望不大,根據是過去的紅利都沒有了。所謂“紅利”就是優勢,這種觀點認為中國過去的優勢沒有了,過去有廉價勞動力所以有人口紅利﹔過去土地比較豐富,現在土地很緊缺了,資源紅利也沒有了﹔過去改革措施曾經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這些改革措施的潛力都已經耗盡了,所以中國已經沒有紅利了。厲以寧反駁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不符合中國實際。他表示,任何國家在任何發展階段都有自己的優勢,一定的優勢隨著時間過去,環境變化漸漸消失,但有新的紅利跟上去。比如人口紅利,過去中國主要是靠廉價勞動力,現在企業開始轉移了,因為中國工資成本越來越高,轉到東南亞去,但這是舊人口紅利。舊人口紅利、廉價勞動力時代結束是技工時代的開始,技工時代就是中國工人的素質好,中國工人勤勞,刻苦而且守紀律,這是其他東南亞國家所不及的,我國有這樣的優勢,而我國的工人再加以培訓的話,水平不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之下,所以隻要我們在職工培訓方面下大力氣,這樣新的人口紅利就會到來。如果東南亞國家技工也發展起來,我們向專業轉移,這樣我們不斷創造新的人口紅利。

  厲以寧認為,在資源紅利方面,土地的確現在比過去少多了,也不太容易批下來了,但不要忘記,最大的資源紅利在科學技術的發展,有了科學技術,資源越來越多,海水淡化,沙漠綠化,草種改良,新能源等等都是靠科學技術,隻要科學技術跟上去,資源紅利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

  城市化應三步走 老城區+新城區+新社區

  在改革紅利方面,厲以寧認為舊的改革措施的確發揮一段時間以后它的潛力漸漸淡了,但新的改革措施會陸續出台。十八大明確規定,我們要不斷地進行改革,改革最大的紅利就在於改革能沖破舊的規則,舊的體制對生產力的束縛,也在於不斷根據情況創造新的改革措施。

  厲以寧認為我國的城鎮化必須走新路,不能和過去的城鎮化想法一樣,人口像西方一樣都集中到大城市裡。中國的城市化應該分“三步走”:老城區+新城區+新社區。老城區,就是現有的老城區,工廠該遷出來遷出來,棚戶區該撤掉撤掉,形成新的商業區﹔新城區就是工業園、開發區、物流園區等等,同樣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城區,居民也在裡面住,這樣新城區就有了,而且新城區很多是在鎮的周圍興起的﹔不要忘記新社區,這幾年國家和地方政府建設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村實際就是未來的新社區,要進一步園林化,循環經濟到來,垃圾回收、污水處理、公共服務到位、社會保障一體化。果做到這一點這就是中國的城鎮化。所以,中國的城鎮化是當前最大的機遇,在改革的措施帶領下,這就帶動了經濟發展。

  中西部開發就是機遇,也是改革紅利所造成的結果,因為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很多企業正在這樣做。西部整個基礎設施要大大加強,為民營企業創造很多投資機會。除此以外,還要注意到,中西部開發創造了新市場,隨著中西部購買力的增加,新市場在不斷擴大。

  厲以寧最后說到,“‘走出去’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利用熟練的技工,這樣我們自主創新的成果完全可以開辟新的國外市場。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不僅是產品銷售和投資,還有和當地居民的融合問題,通過交流,和當地社會融合在一起,要抱團出去才行。這就表明了我們的紅利基礎存在,關鍵在於紅利來自創造,舊的紅利沒有了,新的紅利還會起來。”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