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3月將卸任央行行長 被稱“最靈活”行長--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周小川3月將卸任央行行長 被稱“最靈活”行長

2013年02月05日14:27    來源:中國証券報    手機看新聞

  2013年3月,周小川即將卸任中國央行行長之職。

  他收獲了諸多贊譽。作為建國以來任期最長的央行行長,周小川任職的十年,是中國過去30年中通脹水平最低也最穩定的時期。從北美、亞洲到歐洲,多位官員和業界人士稱贊他是一位世界級央行行長。

  然而謗亦隨之。他在任央行期間,央行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央行資產超過美聯儲成為“全球第一大行”,他因此背負了“貨幣超發”的指責。

  他將帶著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改革尚未完成的遺憾卸任,也許遺憾還有更多。生平抱負是否盡展,他人無從知曉。

  “周小川是中國經濟界一位杰出的思想者,他深邃的目光永遠投向中國經濟的邏輯深處。”有學者評價道。

  “最難搞懂”的行長

  身為央行行長,周小川常被國內媒體冠以“中國的格林斯潘”之稱。周小川說話愛繞彎子,也被市場和媒體認為是這位央行行長和格林斯潘的相似之處——鑒於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運行影響巨大,這也體現出周小川的謹慎作風和精深學識。

  他的每次公開演講都備受關注。市場竭力挖掘、揣測他一字一句間可能蘊含的信息,力求追得上他的思維。2012年兩會期間,在央行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面對“人民幣升值是否已經結束”這一問題,周小川回答了兩段話。他總結說:“我想這個事主要取決於市場供求關系,不會那麼簡單。”

  這一表態卻讓國際兩大頂尖財經報紙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猜測。發布會翌日,英國金融時報刊發題為《中國暗示人民幣可能停止上漲》的文章。而《華爾街日報》的標題則是《北京暗示人民幣的上漲還未結束》。

  有記者評價,央行新聞發布會上,周小川的表現“像一位老師面對期末考試前來套題的學生,既嚴肅又狡猾。”

  更多時候,“學生們”沒有“套題”的機會。在兩會新聞發布會這樣的“規定動作”之外,他在公開場合極少主動提及貨幣政策。2008年12月,周小川在一個公開論壇上作了題為《擴大內需、升級換代、關注氣候、支持減排》的演講,闡述金融市場在碳配額定價中的作用。當他從全球變暖侃侃講到二氧化碳捕獲技術時,台下眾人已經完全“石化”,習慣翻譯金融領域的同聲傳譯也磕磕巴巴,不知所雲。

  2010年3月4日下午,周小川在兩會政協經濟組駐地被記者圍追堵截。他微笑著比了一個“六”的手勢,意思是6日發布會上再回答問題。但幾分鐘后,網上就傳出“周小川暗示6月加息”的消息,甚至股市在尾盤時也向下跳了一跳。這場鬧劇令人啼笑皆非。

  但這些或許都不是讓周小川最無奈的事情。由於中國貨幣政策對國際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周小川在國際場合也是國際媒體關注的焦點,有時媒體甚至官方發布的新聞令人始料未及。

  2012年11月,就在“釣魚島”事件成為各方關注焦點時,在墨西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間隙,周小川與日本財務大臣城島光力相遇。一轉身城島光力就向日本媒體高調宣布“與周小川在會議期間相遇並有談話”,並宣稱“能打一下招呼本身就有一定的含義”。城島光力還進一步推斷說,雙方將“在可能合作的領域展開合作”。

  周小川的“難搞懂”更多時候可能源於他的學識精深。

  他年輕時在黑龍江852農場插隊,這是一座緊鄰俄羅斯的農場,他的師傅姓楊,是山東濱州人。楊師傅說他印象最深的是,周小川非常好學,經常捧著書苦讀。后來他先后就讀於北京化工學院、機械研究院和清華大學,直至博士畢業。鮮為人知的是,2006年在852農場成立50周年之際,周小川以個人名義捐了一筆錢,回報這片自己曾洒下青春汗水的黑土地。

  周小川英文流利。他平時閱讀的基本都是英文文獻材料,在車上、在機場、在無聊的會議上,隨時會掏出一篇英文論文來研讀。據說周小川擔任証監會主席期間,一些文件的批示中常常出現英文。那時証監會官員一有空就苦練英文,學習氣氛空前高漲。

  周小川到央行之后,有一次正開著會,一位司長就匆匆跑出來。原來是周小川布置工作時用了一個頗專業的英文名詞,這位司長不明白單詞意思完全接不上話,又不好意思問,趕快跑出來找助手翻詞典。

  在一些會議上,外國官員或嘉賓用英文提問甚至“刁難”,他也能用英文從容“回敬”。2010年博鰲論壇上,主持人格林伍德突然拋出一個政治涵義很濃的問題,質問周小川“中國不太願意擔當全球領導的責任”,隨即還有意轉過頭去問印度央行行長“印度是不是更願意在海外事務中發揮效應”。周小川用英文引用了鄧小平“韜光養晦”的觀點,四兩撥千斤地回應了咄咄逼人的提問,表達了中國堅持和尊重由多國共同發揮重要作用的國際秩序。周小川的“高深莫測”再次派上用場。

  “最時髦”的周主席

  周小川在証監會的經歷頗有冰火兩重天的感覺。

  周小川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証券市場至少有三件大事要追溯到周小川。一是QFII。二是股權分置改革。三是証監會放權。

  2000年初,周小川擔任証監會主席。甫一到任,就提出眾多改革思路。對於之前相對封閉的資本市場來說,這些前沿的思路很有挑戰性,但也引起了“書生意氣”的質疑。

  十幾年前,國家部委大批引入海歸還比較少。但當時的証監會隨便掰掰手指頭就能數出高西慶、史美倫、汪建熙等一大批有海歸背景的官員。

  在他任內,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跨出一大步。証監會開始密集研究國際証券市場的經驗,華爾街、芝加哥期交所頻頻看到中國証監系統人員的面孔。証券市場引進國際會計准則也是從那時開始。2003年,QFII正式進駐中國股市。鮮有人知,在此之前,整個團隊已作了大量鋪墊。

  也是在其任內,國有股減持的思路第一次開始付諸實踐,盡管由於環境條件不成熟被擱置,但為之后轟轟烈烈的股權分置改革打下了基礎。

  周小川有一句名言:“証監會應該當好裁判員,不偏向、不下場”。他努力促使証券市場回歸市場化本義,整肅市場秩序。在他任內,証監會出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變“審批制”為“核准制”、出台“退市令”、對操縱股價的違規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在2002年12月5日的一個論壇上,即將離任証監會主席的周小川做了題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組織結構》的演講,系統地闡述了他一貫的市場化的觀點。他說:“市場機制能夠調節的,就讓市場去調節,解除管制也就成為必然的趨勢。証監會取消了32項行政審批事項,就是解除管制的重要體現。”“我們將會給市場機構和自律性組織更多的空間,讓他們發展和創新。”這是他對主政証監會思路的一次總結。

  証監會主席向來是坐在“火山口”上。盡管他的努力奠定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幾塊基石,但也因為B股開放套牢內地投資者、國有股減持激起流通股東反對這兩次“滑鐵盧”,引來“改革脫離証券市場發展現狀和承受能力”、“股市殺手”等批評和質疑。

  也有人說,作為証監會主席,周小川的“運氣”不太好。趕上股指沖高下行,市場趨冷。還有一個遺憾是,早在他任內,深交所已經開始籌備創業板,從2000年8月到12月忙活了5個月,卻因種種原因未成行。創業板就此擱置近十年。

  盡管如此,美國《商業周刊》在2001年卻將他評為“決策者之星”,理由是“他使得中國的証券市場越來越像美國的華爾街而非賭城拉斯韋加斯。”

(責任編輯:喬雪峰、聶叢笑)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