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市民日前結賬離開酒店后,發現被酒店扣了款
●持卡人最好在結算時明確要求酒店現場撤銷預授權
春節出游,住酒店是必須的。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入住時,若選擇用信用卡擔保交易,就要先刷卡凍結一部分資金,到退房時再刷一下進行實際支付,那麼之前刷卡的動作就相當於提供了一個預授權,付款時再取消這筆預授權。預授權是銀聯特別提供給商戶的一個功能,既可免去持卡人攜帶大量現金的麻煩,也防止酒店被吃“霸王餐”,但若不注意,持卡人也可能因預授權沒有撤銷而被商家強制扣款,白領李小姐最近就遇上了這樣的糾紛。
結賬后仍被扣20元
李小姐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公司到惠州一家酒店開年會,通過旅行社支付所有款項,入住時,酒店表示為了防止發生一些額外費用,要求她用信用卡刷了1000元的預授權做押金。由於平時入住酒店基本上都會有這些要求,李小姐沒有在意,就給了一個預授權。第二天結賬時,因沒有費用產生,李小姐就提醒酒店取消預授權,酒店當時也同意了,但沒有當著她的面進行取消操作。李小姐隨后離開了酒店,誰知在返程的車上,酒店突然打電話表示,在房間發現一個枕頭套被弄臟,要求支付20元清潔費,需要在她卡裡扣除。
李小姐當時並沒有同意。她認為,如果發生問題,為何不在結賬時提出,客人離店后才來扣款,已無法核實酒店所說的是否屬實。她拒絕支付這筆費用,並要求酒店與旅行社交涉。誰知沒多久,李小姐即收到手機短信顯示,她的信用卡被扣掉20元。
“刷卡消費不是都要簽名確認嗎?我都沒有簽字,為何酒店能擅自從我信用卡裡扣錢?如果說是因為有預授權,就這麼隨便從我卡裡扣,那持卡人的資金豈不是很不安全,商家想扣就扣?”李小姐很不解。
取消預授權后仍可能被扣款
羊城晚報記者就此咨詢了銀行。招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預授權相當於是商戶經持卡人許可后凍結其卡內部分資金做一個付款保障,預授權一旦產生,卡內相應資金也就會被凍結,至結賬時扣除實際消費金額后,剩余資金就會“解凍”,相應額度也就被釋放。通常來說,預授權撤銷后,商戶就不能隨便從卡中扣款,但不排除在產生爭議消費時,即使預授權已撤銷,商戶也依然可能從持卡人賬戶中扣錢。像李小姐這種情況,可能酒店本身還沒有為其撤銷預授權,在預授權依然有效的情況下,商戶依然可以從凍結額度中扣款。
那麼,為何李小姐並沒有簽字確認消費,酒店就能劃走她的款項呢?銀聯工作人員解釋說,預授權這項服務的產生,主要就是為了給酒店、賓館這樣的商戶提供付款保障,避免出現有客人不結賬就“走佬”的情況。通常來說,實際支付發生后,做了預授權取消,商戶就不能隨便從持卡人賬戶上扣款了。但在發生錯誤交易或者爭議交易時,即使取消了預授權,商戶仍然可能從持卡人賬上扣款,而無需通過持卡人簽字。“當然,這個過程商戶必須向收單機構提出確鑿的証據,証實這筆交易的真實存在和實際發生金額,整個過程是非常嚴謹的,不會出現亂扣款的情況。”該人士認為,像李小姐這種情況,就屬於爭議交易范疇,如果確實對這筆扣款有疑問,李小姐可以聯系自己的發卡銀行與商戶進行交涉解決。
預授權終止有時效
預授權的終止有時效也是需要注意的問題。記者查閱過往報道也發現,此前寧波的楊先生同樣遇到過已結賬離開酒店、卻被酒店多收325元的事情,原因就是酒店方稱在楊先生離開后,發現他打碎了一個杯子,就按相應金額重新扣款。楊先生堅稱自己並未打碎杯子,后經多方交涉,酒店退回了多扣除的325元。
對此,銀行人士表示,持卡人在離店時使用現金或刷卡付款,酒店商戶應發起預授權撤銷交易,發卡機構會立即解凍預授權金額,再消費就需持卡人本人簽字確認。若商戶未發起預授權撤銷交易,則發卡機構自預授權交易日起第31日才會對預授權凍結金額進行“自然解凍”,商戶在這個解凍時效內仍可進行扣款操作。因此持卡人最好能在結算時明確要求酒店現場進行預授權撤銷,這樣既可以及時釋放自己被“凍結”的信用額度,也可避免商戶在銀行確認交易前繼續進行其他操作。記者 劉薇 (報料人:李小姐)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