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長春2月8日電(記者姚友明)票難買、車太擠、沒座位、回家難……每到春運時節,鐵道部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挨罵”已成為慣例。不過,記者在今年回鄉路途中發現,與往年相比,“鐵老大”的管理和服務提升了不少,與其相比,反倒是一些其他相關部門出現了忽視細節、服務不到位的情況。人在囧途,現在真的是不能全都怪鐵道部了。
“咋從這去北京西站?”5日下午,在北京站的地鐵站裡,很多旅客都在焦急地向路人詢問這個問題。即使是提前查好路線的旅客劉昶,也是一路小跑才趕上回家的火車。“到軍博我才知道,去西站的地鐵入口封閉了。”他說,“看不好票面信息,誤車責任在旅客﹔但找不到換乘信息,這公交和地鐵系統,就得擔責任。”記者在軍事博物館地鐵站看到,它的四個出口中,有三個都標示出“可通西站”的字樣,這到底從哪走?很多旅客摸不著頭腦,就一直在裡面急著打轉。
無獨有偶,5日晚11時13分,滿載旅客的G667次列車到達西安北站,然而此時,西安北站通往市區的地鐵、公交早已停運。接乘客的家屬的車在地下停車場裡“互不相讓”,地面上,前來“攬財”的各路“黑車”也不在少數。回家有一百步,前九十九步都走得很順暢,最后一步卻邁得如此艱難、糾結。你說,這能都是“鐵老大”的錯嗎?
手機、平板電腦、照相機、攝像機……如今,人們帶到列車上的“玩意兒”是越來越多了,但車廂設計不改進,大家就得搶電源﹔比如,由於涉及“單線空車”的原因,有時,偌大的一節車廂隻售出十幾張票,結果,這十幾名乘客還“擠”在一起,這就是售票系統程序員的問題了﹔再比如,如今,反映車廂環境嘈雜、欲休息而不能的乘客不在少數,這就涉及到玩電腦不戴耳機、打電話大聲喧嘩的乘客的個人修養問題了。這樣看來,並不是所有的“致囧”原因都有鐵道部的份。
科技發展了、時代進步了,在“鐵老大”大步邁入“高鐵時代”的進程中,我們期盼其他相關部門、行業也能切實行動起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民解憂!隻有如此,旅客才有機會真正體味到溫暖的春運旅程。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