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校服根源:布料化學物質殘留 源頭監管現漏洞--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毒校服根源:布料化學物質殘留 源頭監管現漏洞

張奧

2013年02月19日18:56    來源:中國廣播網    手機看新聞

  據經濟之聲報道,毒校服風波愈演愈烈,家長開始關注廠家。記者找到了廣東一家校服加工廠的陳老板,他苦笑著說,本來訂單就不多,以后估計更少了。他喊冤說,毒校服與加工環節無關,是布料的問題。

  陳老板:加工環節怎麼會有毒?加工就是車一下,裁一下,燙一下,這些環節都是沒問題的。

  陳老板的廠在東莞郊區,面積不大,接校服的訂單最多隻有幾千件,他這樣的小廠是沒法直接去布廠進貨的,隻能在中間商--布行買布,但這些布料上隻有成分含量,沒有相關檢測報告。

  陳老板:布行裡面放著一小塊布的樣板,讓你選擇,可以看一下手感和成分。我們根據布廠提供的,有什麼含量,含多少,我們是不可能做檢測的。

  有一些小加工廠為了壓縮成本,買的還是布廠的尾貨,廣州的楊先生就是一位中間商,他說價格最多能便宜90%。

  楊先生:一個廠家拿回來幾百種布,人家哪有那麼多資料給我?要達到什麼標准的話,你隻能自己去檢測,我們沒法提供。

  這些沒有經過檢測、也不知道是否合格的面料,被加工成校服進入校門,穿在孩子身上。而眾所周知,面料的制作鏈條很長,染料上色、熨燙整理等各個環節都可能涉及化工原料。

  東華大學紡織學院教授錢競芳說,其實還不止制作環節,最初級原料比如化纖、棉花也都可能有化學物質進入。

  錢競芳:棉花需要抗虫,種植過程中撒農藥,裡面可能有有害物質﹔化纖在生產過程中為了后面紡紗方便,會在纖維表面涂一層化學物質,如果用量不當會把有毒物質帶進去。

  錢競芳介紹,之后紡織廠將纖維紡成紗線,再織成布,之后需要染色、印花,進行抗菌、防皺等處理,處理過程中都會涉及化學物品。

  錢競芳:一般要經過洗滌,在洗滌過程中,大部分化學物質被去掉了,但也有廠家洗滌的時候偷工減料,可能導致ph值偏酸偏鹼、甲醛。如果按要求去洗,都能洗干淨,指標都能達到,問題是企業沒有關注這個。

  在布料殘留化學物質中,芳香胺致癌,不合格的PH值和甲醛刺激皮膚、呼吸道,如果貼身穿,對身體傷害不小。布料會殘留化學物質,這是行業皆知的現象,那麼關於布料這塊是否有人監管?

  紡織行業人士張景升說,工商局會在市場抽查、質監局會在服裝廠抽查,但基本不會去布料廠查,布料廠只是靠送檢、自檢。

  張景升:一直都有這個規定,誰賣的誰負責,布料問題是商家負責,服裝廠買面料的時候,要對面料把關。

  布料是否合格,要靠進布料的服裝加工廠來把關。目前,服裝廠對面料的把關大多依賴檢測報告,但這些報告是否就一定可靠?

  記者在網上搜了一下,大大小小的服裝布料檢測機構多如牛毛,僅東莞地區就有上百家。記者以廠商的身份,咨詢了一家檢測機構負責人李小姐,她告訴記者,報告不能作假,但可以在送檢的布料上稍加注意。

  李小姐:如果你要測試的話,你就剪一個A4紙大小的,我們隻能保証你送檢的這批染料合格,你提供的報告,他們就默認近期都合格。

  記者表示擔心有關部門的抽查,李小姐安慰說,大規模抽檢並不多,去年隻有三次。

  李小姐:去年下半年天貓抽查不合格的東西,被下架了﹔商場抽查了一遍,檢測了甲醛、芳香胺,哪個牌子哪個公司的不合格都被公布,抽查了一次運動品牌,一次童裝。

  至於學校校服、公司制服,甲方下單,服裝廠加工送貨,不走市場銷售的很難被抽查到。但是對於出口服裝,由於歐美市場有嚴格認証要求,溫州一家服裝出口企業執行總裁歐陽長梁說,每批出口產品都必有面料檢測報告,但不會二次送檢。

  歐陽長梁:面料商提供的材料也是經過相關部門監測,但提供報告后,面料還是可能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我們作為加工商來講,隻要面料商提供報告,我們就視它為通過的。

  歐陽長梁說,服裝行業與食品情況差不多,有品牌的相對讓人放心,但去年阿迪達斯、耐克、H&M和CK等品牌被抽查出衣服上殘留有毒有害物質,布料殘留就是罪魁禍首。(記者張奧)

(責任編輯:薛白、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