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1個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相繼出爐,記者整合了31個省份2013年的部分國民經濟發展目標,其中24個省區市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定在10%及以上,20個省區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設定在20%及以上,物價漲幅基本控制在5%、4%、3.5%三檔。在31個省區的“經濟軍令狀”中,貴州在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品零售額上都將目標設定在最高位。如此大的發展步伐,更加需要警惕GDP目標過高及投資沖動,在“量”的累積上,“質”的積攢也同樣重要。
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科學發展的大背景下,全國31個省區市確立的經濟發展“軍令狀”中,有七成確定的GDP指標超過兩位數,人們為此擔憂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具體分析這些數據,就會發現這些增長目標有相當的現實因素。
首先,各省區市確定的GDP指標具有一定的客觀性,符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31個省區公布的GDP增幅目標,西部省份最高、東部最低,其中增速超過12%的11個省市中,9個為西部省區市,分別是貴州、陝西、重慶、雲南、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西藏。眾所周知,西部目前正是需要經濟快速增長的地區。這些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非常薄弱,交通、電力、水利等是制約發展的重要瓶頸,這些都需要投資建設來完成。因此,這些地區的投資增長可能會高於其他地區,而大規模的投資又會導致GDP較快增長。
而東部特別是上海、北京、廣東、浙江等省市GDP目標定的相對較低,因為這些省市已經走過了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階段,急需率先實現經濟轉型,GDP增幅自然較低。由此可以看出,GDP增幅布局基本符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符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
其次,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因此,確保一定的GDP增速,是適當而必要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物質基礎。各省根據各自情況確定適當高於預期的經濟增幅指標,可以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調動地方政府發展的積極性。
再次,任何事物發展都有連續性和穩定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經濟建設的連續性、項目建設的跨年度等特點,都決定地方政府一下子將GDP增速大幅降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一些省份GDP目標增幅較高,也與目前正在進行的項目投資建設有很大關系。(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