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還是“增值”?
一石激起千層浪,高達2萬余億元規模的住房公積金啟動入市,市場眾說紛紜。
——“救市”說。
有專家表示,公積金、養老金的入市,是給股市托底,提振股市信心。但金融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從金額規模還是可能的投資渠道,出於資本保值的考慮,公積金的投資都不能是“激進”模式,對於股市的提振停用有限。
——“增值”說。
長期以來,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定,現行公積金的投資渠道隻有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公積金繳存“負收益”的問題一直被公眾詬病。
按照現行的公積金管理模式,公眾繳存公積金享受的利率分兩種,金額繳存一年以上的按照三個月定期利率計算,繳存不足一年的部分按照三個月活期利率計算。據此,以央行制定的三個月定期存款基准利率2.85%為標准,1萬元公積金,一年的利息所得也就200多元,“連CPI都跑不贏,對限購以后無法買房的人來說,就干等貶值。”廣州市市民黃學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