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10年9次房地產市場調控 房價越調越高--財經--人民網
人民網>>財經

國務院10年9次房地產市場調控 房價越調越高

2013年03月03日08:30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從2003年的“18號文”,到隨后出台的“國八條”、“國六條”、“國四條”、“國十條”、“新國八條”,再到最新出爐的“國五條”及其細則……10年裡,國務院先后9次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地產市場調控。這10年,樓市的風吹草動牽動人心。

  10年持續調控,房價一路走高。如何吸取過去教訓,既做到房價合理回歸,又避免傷及無辜,是新一輪樓市調控必須面對的難題。

  第一季:為房地產業正名(2003-2004年)

  2003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有利於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改善居民居住質量,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18號文”開啟了十年樓市調控的序幕,明確房地產業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2003年8月,央行下發通知,對房地產企業和項目加大信貸支持。

  在利好刺激下,興起的房地產市場贏得了快速發展,很快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就在此時,2003年12月,隨著北京世紀第一拍,“地王”首次橫空出世。

  第二季:降溫(2005-2008年)

  2005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存在主要問題是:房地產投資規模過大,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商品房結構不合理,房地產市場秩序比較混亂。”2006年5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專題研究房地產調控,認為“房地產領域的一些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在此之前,央行已於2004年底開始緊縮“銀根”,商品房開發資本金比例上調、加息接踵而至。2005年3月,國字號條文首次出現,“國八條”出台后不到半年,更嚴格的“新國八條”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2006年,更具針對性的“國六條”出台,隨后,“限價房”應運而生。

  在今天看來,這一輪調控頗有“先見之明”,且房價上漲並沒有像后來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底那般反彈暴漲得厲害。然而,2005年-2008年上半年,仍是房價上漲的一段“黃金期”。以北京市為例,新建住房均價從約5000元?平方米飆升至15000元?平方米,漲幅達200%。

  第三季:緊急救市(2008年下半年—2009年)

  為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樓市成為支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一劑強心針。2008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進一步鼓勵和支持住房消費,保持合理的房地產開發投資規模,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隨后,二手房營業稅減免、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免征時限由2年延長至5年的等刺激政策給房地產釋放了活力。

  這一輪“政府托市”,是金融危機下發揮宏觀調控作用的必然之舉,為經濟穩定增長貢獻了不少力量。不過,從2009年春開始,剛剛有所下降的大中城市房價很快進入“報復性反彈”。

  第四季:全面加碼(2010年至今)

  2009年12月至今,國務院先后5次常務會議研究房地產市場調控。從最初的“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現了房價上漲過快等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到“近期部分城市房價、地價又出現過快上漲勢頭”,到“部分城市房價上漲壓力仍然較大,有的城市調控力度有所放鬆”,再到“支持自住需求、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是房地產市場調控必須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樓市調控一直沒有放鬆。

  2010年開始,全面加碼的調控政策相繼出台。“國十條”祭出限貸政策,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至不低於四成,房貸利率上浮10%,當時被稱為史上最嚴厲調控政策。一年后,以限購為主要內容的“新國八條”打出了“殺手?”,全國36個城市先期納入限購范圍,此后限購范圍越來越大。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再次提高至50%。限購、限貸、限價三管齊下。

  2011年限購組合拳以來,70個大中城市房價快速上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部分城市還出現了小幅下跌。但總體上,房價這頭“脫?的野馬”只是放慢了些腳步而已。

  沒有劇終:樓市調控需精細化

  業內人士總結十年調控的一個“共性”是,調控過多在購房者身上做文章,實際上是在抑制需求。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說,“限字令”歸根結底就是讓很多人沒有購房資格,或是提高購房成本。

  來自不同領域的代表委員表示,過去的調控措施主要在一手房上發力,二手房交易一直難以有效監管和調控。此番直接向二手房出售所得開刀,能夠將一手和二手市場結合起來,更好地抑制投機,從而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由於購房需求是多樣化的,“一刀切”的政策難免傷及無辜。陳國強說,針對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房價調控需要精細化的差別對待,政策條款必須對剛需、改善性需求和投機炒房作出區分。

(責任編輯:達昱岐、劉陽)

相關專題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