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上萬家金融機構從事人民幣業務
匯豐銀行在《人民幣崛起II》報告中稱,截至2012年8月,超過1萬家金融機構經營人民幣業務,而2011年6月隻有900家。3年來,離岸人民幣從無到有,目前規模接近9000億元人民幣。中國進出口貿易使用人民幣結算的比重從2010年的3%增長到2011年的9%,2012年則達到了12%。同時,人民幣跨境資本流動也在起步。2012年,使用人民幣的外國直接投資幾乎增加了兩倍,用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也增長50%,這意味著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已開始從貿易結算擴展到投資領域。
報告指出,2010年引入人民幣離岸市場以來,該市場持續強勁發展。人民幣產品范圍越來越廣泛,給市場上有對沖、融資和投資需求的參與者帶來顯著影響。目前,香港處理了79.6%的跨境人民幣交易。自2012年7月起,倫敦和新加坡分別處理了4%和3.9%的離岸人民幣支付。最近中國台灣省和新加坡批准了人民幣清算行,有跡象顯示英國也將很快跟進。
報告預測,到2015年,中國1/3的貿易額將用人民幣結算,使人民幣成為全球三大貿易結算貨幣之一。但一些金融業人士認為,這一估計可能過於樂觀,人民幣國際化,尤其是資本項目實現可兌換仍有一個相當長的過程。
新加坡大華銀行經濟分析師全德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短期內成為全球第三大貿易結算貨幣並不樂觀。在現有的國際貿易支付體系中,美元所佔的比重可能比數據顯示的還要多。在歐洲以外的區域,國際貿易基本還是以美元作為支付貨幣,大宗商品也是以美元報價和結算,短期內這種趨勢很難扭轉。
跨國企業對人民幣態度仍偏保守
路透社3月6日的報道分析了人民幣國際化面臨的另一道障礙,即跨國企業對人民幣的態度仍偏向保守。SWIFT此前的報告也顯示,人民幣在美國市場的支付業務表現平平。2012年12月,美國和中國95.5%的支付價值仍然以美元進行結算,人民幣支付僅佔0.3%。奧康納表示,人民幣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作為計價貨幣需要克服多重挑戰,包括僅以美元計價的慣性,以及改建一些隻能處理美元發票的體系。
中國周邊新興市場國家的企業對人民幣的認可度也有待提高。泰國銀行北部分行高級經濟師帕塔納蓬·普蘇萬對本報記者說,泰中企業在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比重還不到1%,泰國企業習慣使用美元結算。普蘇萬說,在泰中兩國商業銀行對泰國企業進行人民幣結算推廣活動中,一些泰國企業表示不知道可以使用人民幣結算,同時這些泰國企業的合作伙伴遍布很多國家,拿到人民幣后如何使用和投資也成為一大問題。
全德健表示,中國應繼續積極鼓勵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使用人民幣,這樣境外企業才能逐漸改變依賴美元的習慣,從而逐步擴大離岸人民幣的資金池。同時,人民幣要想在國際貿易結算中佔有一席之地,不能僅作為涉及中國貿易的結算工具,而應推廣到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將人民幣作為支付中介。
(本報曼谷3月14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