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配圖
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 民辦養老院身份尷尬 居家養老缺乏服務體系
中國式養老出路在何方
最近,北京的傅大爺和老伴兒終於結束了漫長的等待,可以進入養老院度過晚年。
走進養老院可不容易。按照規定,入住養老院必須有監護人擔保,而傅大爺夫婦是失獨老人,無人擔保。好在北京愛心傳遞老人關愛中心伸出援手,為其擔保。
2012年我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約7.6萬個的數量持續增加。這些老人將無一例外地遭遇無人擔保,從而無法入住養老機構的尷尬。
不僅是失獨老人,家庭健全的老年人也面臨難以破解的養老難題:“421”的家庭結構使得家庭養老越來越難以實現,缺少服務體系使得居家養老舉步維艱,而嚴重短缺的養老機構無法覆蓋所有老年人。
據全國老齡辦預測,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將突破兩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
2011年我國老年服務機構擁有床位396萬張,平均1000名老人僅擁有17張床位。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平均1000名老人擁有的床位數為50~70張。
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社會准備好了嗎?
老齡服務剛剛起步
北京的黃阿姨今年剛剛62歲,但她早就開始計劃入住養老院。黃阿姨隻有一個兒子,今年30歲出頭,患有精神分裂症,喪失了正常生活能力。多年照料兒子讓黃阿姨夫婦疲憊不堪,她想一家三口入住養老院。
但擋在黃阿姨夫婦面前的障礙是擔保,兒子已經沒有能力出具這樣的擔保。不僅如此,如果兒子住院治療,夫婦倆還要為兒子進行擔保。
與黃阿姨一家不同,趙阿姨夫婦則從養老院又無奈地回到了家庭。
5年前,趙阿姨唯一的女兒因病去世,老伴兒患有帕金森病。為了避免在家中觸景生情,通過親戚做擔保,趙阿姨夫婦選擇入住養老院。但在接下來的5年中,兩位70多歲的老人先后更換了5家養老院。
先是昌平的一家養老院,趙阿姨的老伴兒因感冒而臥床不起,而這家養老院沒有醫療服務,對臥床不起的老人不予接收,住了7個月后,兩位老人不得不另覓他處。
接下來是房山區的一家養老院。該養老院起初介紹院內將成立一家二甲醫院,但在趙阿姨夫婦入住一個月后,因為入住老人太少,該養老院成立二甲醫院的申請沒有通過有關部門的批准。
趙阿姨夫婦又選擇了朝陽區一家養老院,這家養老院成立了專門的醫務室,還可以使用醫保看病。但這樣一來,趙阿姨夫婦不僅要負擔床位費,還要交納住院費,經濟負擔過重。
隨后,趙阿姨的原工作單位為其聯系了西城區的一家養老院,但養老院衛生室不具備輸液條件,還是需要往醫院跑。4個月后,趙阿姨轉到了大興區的一家老人護養院,但這家護養院冬季取暖條件不好, 2012年11月,兩位老人決定回家。
養老院軟硬件上的不足還不是促使趙阿姨放棄養老院的全部原因。趙阿姨告訴記者,在他們入住過的這5家養老院中,有3家養老院的護工曾向趙阿姨索要額外的護理費用,最少每個月也要給500元。
“如果不給點好處,她們就可能找各種理由不照顧我們。如果給,照顧我們的護工總共有6個人,一人500元,每個月就要3000元,我們還要支付8000元入住費,這前后下來一個月要1萬多元。我們的退休金加起來每月才7000多元,根本負擔不起。”趙阿姨說。
趙阿姨入住過的5家養老院,都屬於民辦性質的養老院。她覺得公辦養老院可能會條件好一些,但申請了一年多,至今還沒排到。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不僅表現在北京,在全國各地都是如此。
以前沒患病時,趙阿姨並不感覺生活艱難。但如今失去孩子又重病纏身,趙阿姨覺得生活突然間變得很艱難。
趙阿姨的遭遇並不少見。當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相應的老齡服務時,卻發現要獲得這些服務困難重重。
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秘書組副組長、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說,從我國現有的制度安排來看,養老保險制度能幫助解決老年人基本生活支出問題,醫療保障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能幫助解決看病問題,但對老年人的失能、精神孤獨問題還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
“如果失去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的老人又同時是失獨老人,將是雪上加霜。”黨俊武說,老年人需要社會提供足夠的老齡服務,不僅包括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和臨終關懷,還包含相應的醫療服務。但我國目前的老齡服務僅僅處在起步階段,還沒有一個能夠覆蓋所有老年人的服務體系。
民辦養老機構苦苦掙扎
老年人獲得老齡服務困難重重,而在老齡服務的提供方,也有著不少困惑。
國家老齡委的統計顯示,在養老機構的構成中,民辦養老機構的比例盡管不斷增長,但遠遠不是主力,不到20%。另一方面,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而很多民辦養老院卻空床連連。
“蓋一個養老院不困難,有錢就行,但養老院建成了,能不能維持日常運轉,就成了大問題。”黨俊武說。
北京翠湖老年庄園至今創辦有4年多。目前有400多張床位及配套設施正在使用中。建設中的二期,還將新增600張床位。但是,翠湖老年庄園現在隻有70多名老年人入住。
該庄園院長王偉告訴記者,他所經營的這家養老院隻有當入住的老人達到150人時,收支才能基本達到平衡。但4年來,翠湖養老庄園一直赤字經營,雖然政策規定給每張床位200元補助金,但這筆資金至今還沒有正式發放。
翠湖老年庄園收費標准包括了每月床位費1400元、伙食費600元、冬季供暖費200元,而護理費則根據不同級別有不同價格。
王偉告訴記者,民辦養老院的醫療服務始終難以改善,造成很多老年人無法選擇民辦養老院。公辦養老院有政府的支持,所需硬件設施的供給比較快速。民辦養老院的設施都是個人出資購買,賺不到錢很難更新設施。翠湖老年庄園現在的外出用車僅有兩輛,其中一台還是來自企業的捐贈。
“民辦養老院很難申請成立醫務室並開通醫保。”王偉說,養老院現有的護士站、康復中心等無法開展醫保就醫,養老院隻能每周出車將患病的老年人帶到附近的醫院去檢查。
據王偉介紹,在北京市400家養老院裡,僅有17家具有衛生部批准的醫務室和醫保資格,基本上都是公辦的養老院。民辦養老院隻能自己尋找合作醫院,解決老人看病的難題。
“缺員工更是大問題。”王偉說,現在養老院裡隻有一名護士和一名護士長,年前剛剛有3名護士離職,許多護士都嫌老年人看病麻煩,不願意干。護工也是如此,雖然現在工資已經提高到每月3000元,還是很難吸引護工。
“一個老年人失去生活能力了,需要進入養老機構得到服務,卻發現沒有足夠的錢來應付這筆支出。”黨俊武說,在北京,失能老人入住養老院每月最少也得3000元,在我國西部不發達地區,這筆支出最少也得1500元每月,對大多數中低收入家庭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尤其是農村的老人。
這樣的壓力不僅體現在大多數中低收入的老人身上,那些試圖進入老年服務市場的民間資本也深刻感受到這種壓力。
“民間資本對老年服務市場非常有興趣,但很多在算了賬之后發現很難實現盈利。”黨俊武說,這其中很重要的是,國家對老年服務機構的優惠政策不能真正落實。
2000年,財政部、國稅總局聯合下發文件,對福利性、非營利性的老年服務機構,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以及老年服務機構自用房產、土地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
2005年,民政部出台《關於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意見》。這個意見中規定,社會辦福利機構將享受優惠地價,用水、用電、電信業務也將全部享受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
但這麼多年下來,這些優惠政策的落實卻難上加難。
“在地方,對養老機構的這些優惠政策意味著政府要拿出錢來進行補貼,地方政府沒有足夠的動力來做這些事情,所以,文件上列出的種種優惠,實際上並沒有得到落實。”黨俊武說。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盡管有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市場,但這麼多年下來,佔據養老服務機構主力的依然是公辦養老機構。
能否再增加一項養老保險
養老機構遠不能覆蓋所有老人,而居家養老同樣舉步維艱。
趙阿姨在經歷了5家養老院之后選擇在家養老,但卻一直難以找到理想的護工。幾經周折找到的護工每月工資要3500元,已經是趙阿姨夫婦總收入的一半,遇到春節,工資還要翻番。
“居家養老同樣面臨費用問題,此外,還有一個大障礙影響著民間資本的進入。”黨俊武告訴記者,那些看好居家養老市場的投資人遇到了資質問題,就是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機構究竟是一個商業公司,還是民辦非企業單位,或者干脆就是一個醫療機構?
如果定性為商業公司,會遭到很多老年人的排斥,而且無法享受國家對養老機構的優惠政策,但如果定性為民辦非企業單位,就意味著,所有的投資都變成捐贈。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中,醫療服務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注冊為醫療機構,大多數養老服務機構都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
這樣的困境一直困擾著所有試圖進入居家養老服務市場的機構。從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運作來看,這些機構基本上都是雙重身份,既是工商注冊的商業公司,同時又是民辦非企業單位。而這樣的雙重身份本身就是矛盾的。
“老齡服務的核心是服務費用來源和服務體系。”黨俊武說,在制度上,我國現在還沒有一個長期照護(照料護理)保障制度。老齡服務的支出不能靠養老金,養老金主要解決吃飯問題﹔也不能靠醫療保障基金,它主要是解決看病問題。必須在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之外,建立獨立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來解決失能老年人所需要的長期照護服務費用來源問題,在此基礎上建構老齡服務體系,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綜合性、專業化的服務。
在黨俊武看來,資金是目前制約老齡服務發展的根本。需要對此進行探索,老人有了足夠的錢,就能夠購買到服務,對養老的需求才能轉變成有效需求。這就要求建立獨立於養老、醫療保障制度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包括長期照護的社會保險、商業保險和照護津貼制度,再加上一些慈善捐助,這樣才能夠覆蓋老齡服務所需要的費用。
“老人如果身體健康,需要的費用是可控的,但如果老人失去了自理能力,每天躺在床上等待照料護理,所需要的費用就很難控制,需要有保險的介入。”黨俊武說。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院王廣州告訴記者,養老負擔一直以來可能被低估了。有研究表明臨終臥床半年以上,要按經濟成本講需要花掉他一生積蓄的75%,費用是無邊的,彈性很大,很多都需要靠保險支持。
據了解,對長期照護保險制度,衛生部、人保部、保監會等部門都曾進行了研究,但至今未有試點。
“養老金現在表面上看是夠的,但要注意到區域的不均衡。”王廣州說。
王廣州告訴記者,養老金現在無法跨省接續。農民工打工地點可能不固定,比如北京5年、沈陽5年、廣東5年,打了15年工,按道理交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累計是15年的,但由於它不能轉移接續,他就隻能領最后那5年,還不一定領得到。所以每年都有農民工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