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囧境
論及“城鎮化”的最終目標,當然是一方面充分釋放中國人口紅利所蘊含的巨大消費力,提升內需,引導經濟發展模式向更為健康的方式轉型﹔另一方面讓農民成為市民,享受更好的居住、教育、醫療環境和社會公共服務。
但,是以大中城市擴容為主還是形成越來越多中小城市群?爭論從未停止過。如何讓城鎮化不僅僅成為房價上漲、物價攀升的理由,更是人民幸福的保障?擔憂也從未消失過。
現在我們常常要面對這樣的囧境:一方面是“消失的鄉村”:農田不見了、果樹不見了、牛羊不見了、集市不見了、老宅不見了、村庄不見了、農民不見了……很多人對故鄉的記憶似乎就這樣被城鎮化無情地帶走了。
而另一方面,被無數中小城市所羨慕和追趕的大城市也已經疲憊不堪,北京城不就常常“消失”、“看不見”嗎?空氣污染、交通擁堵、生活成本高企……霧霾下的“堵城”北京甚至被認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難道這就是我們要的城鎮化?
“美麗中國”當然要有美麗的城市。城鎮化,對於國家來說,是一個宏大的發展戰略﹔對於企業來說,是一次萬億級別的商業機會﹔但是對於每一個普通百姓來說,則是生活的全部,是他們所渴望的簡單幸福。
對話
“新型城鎮化”新在哪裡?
尹中卿:“新型城鎮化”就新在要提升城鎮化建設的質量,要組合好城鄉這盤棋,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具體來說,我認為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要增強縣域城鎮的產業發展功能﹔第二,要增強縣域城鎮的公共服務功能﹔第三,要增強縣域城鎮的吸納就業能力﹔第四,要增強縣域城鎮的人口集聚功能。
鄭新立:長三角、珠三角不少縣市已經在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也有很多經驗和教訓,有四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吸取:
第一,要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制度。要突破城鄉之間的種種障礙,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自由流動。
第二,新型城鎮化要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城市化,農業現代化可以釋放大量勞動力,加快農業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而二、三產業的集聚就形成了城市。荷蘭一個農民一年創造的GDP是3萬多歐元,在那裡當農民是別人羨慕的行業,我們也要走這個路子。讓農民在家種地的收入超過出去打工的收入,這樣可以把高素質的勞動力留在農村,祖祖輩輩搞農業。
第三,要培育縣域主導產業,形成塊狀經濟,這是浙江的經驗。浙江的很多縣,都有自己的主導產品,很多都在國內市場甚至國際市場擁有非常高的市場佔有率,像嵊州的領帶佔全世界市場的80%。隻有形成專業化分工,才有競爭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第四,要在縣域范圍內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從縣城到各個鎮,到各個村,交通要搞好,讓人們還住在自己原來的地方,就地城市化。